当前位置: 苏里南 >> 地形地貌 >> 碳中和实现三大路径八大投资领域
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要实现“30·60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平安研究认为要实现这个可量化的约束指标,有三大实现路径。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将催生八大领域的投资机会,特摘录分享如下,供参考:
三条路径:
一是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包括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
二是促进和增加碳吸收,主要包括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两种手段;
三是通过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来支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由此,衍生出八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第一,碳排放交易领域。在碳排放交易覆盖的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钢铁、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行业中,具备领先节能减碳技术、生产效率提高、能耗下降的企业,将能够实现碳配额的剩余,进而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丰厚收益。
第二,清洁能源领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能源结构未来将实现颠覆性的调整,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氢能、生物质能、地热、海洋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领域生产和消费领域,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第三,工业领域节能。推动工业节能的内容丰富庞杂,大体有三方面机遇:一是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改造,推动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二是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环保监测技术等;三是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再利用产业的发展。
第四,建筑领域节能。这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节能建筑设计、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可再生能源使用、建筑用能系统开放、建筑废料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此外,零碳建筑与零碳生态城市也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第五,交通领域节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推动交通运输提升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例如高速公路ETC系统、互联网+物流配送、互联网+公共交通等;二是支持使用新能源、清洁燃料的交通工具,例如推广新能源、清洁燃料汽车。
第六,技术固碳。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技术大有可为,但目前中国的CCUS项目集中在捕集阶段,后续的利用与储存则需要政府给予相关企业包括直接投资、碳税、新能源补贴等在内的激励政策。
第七,生态固碳。碳汇对于拉动区域间的产业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中西部碳汇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碳汇买卖帮助农民创收,探索推广碳汇扶贫、生态扶贫等新机制。
第八,绿色金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自年正式起步,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未来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交易碳期货等领域,都将存在丰富的投资机遇。
研究报告全文如下:
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被称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要实现“30·60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可量化的约束指标,将成为我国推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加速器;围绕此目标将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将拉开未来数十年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大幕。
1.背景:“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近4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实现减排减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近几十年来,全球各国及政府间组织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合作推进气候变化治理工作,彰显了全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要求,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这无疑体现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2.现状:各国政策积极应对,碳排放增速下降
得益于近三十年来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共同协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仍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大体呈现下降趋势。中国近五年碳排放平均增速为1.2%,略高于全球0.8%的水平。全球各国和地区都采取了一些政策来支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其中以欧洲国家最为积极。
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提出之前,中国政府就已经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dxdm/18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