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地形地貌 >>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施正荣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技术与工程院院士
上海电力大学教授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能源发展史。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碳基能源(煤、油、气)的发现和利用,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碳基能源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
地球温室气体效应使大气变暖,导致了地球平均气温上升。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信息显示,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年到年平均值偏高0.38℃,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年到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个年份。气候变化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也会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
而为解决这一关乎人类长续生存发展的难题,全球已开始付诸实践行动,中国亦不例外。我国现已着手制定碳达峰总体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各省市也正积极响应落实。
全球碳中和,中国有态度
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年前碳达峰、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力争在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可以说,达成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全球已有个国家和地区承诺了碳中和。其中,大部分计划在年实现,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美国已承诺在年实现碳中和。一些国家计划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更早,如乌拉圭提出年实现碳中和,芬兰是年,冰岛和奥地利是年,瑞典是年。苏里南和不丹已经分别于年和年实现了碳中和目标,进入负排放时代。而全球十大煤电国家中,已有五个做出了相应的承诺和对策(中国、日本、韩国、南非和德国),这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而是一场全球性的行动。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碳达峰与碳中和国家目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极其深远和深刻的影响。实现年和年的“双碳”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总的说来,在年前,受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以及经济较快发展的影响,能源需求仍然在增长,应大力改善能源结构,使得新增长的能源需求主要由新增的非化石能源供应来满足,保证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基本不再增加;通过替代、回收和分解等技术控制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年后,能源系统要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近零排放的能源体系,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要控制在极低水平;通过替代、回收和分解等技术持续降低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持续降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的碳中和目标与净零排放技术路径,将遵循从煤炭消费达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能源消费达峰,到建成绿色低碳、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再到实现完全碳中和的基本路线。能源是否安全、稳定、可负担,必然是影响碳中和进程的现实问题。“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转型形式,供给侧将从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向光伏、风电等电力零碳化,与氢气、合成燃料等燃料零碳化转变;需求侧则向高效化、智慧化、再电气化转变。以此为指引,可以说,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可再生燃料。人类社会将迎来从碳基向硅基能源转型的时代。光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面对化石能源日益短缺,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新能源不仅关系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dxdm/18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