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

海南版鲁滨逊海上孤独求生天征服西方

发布时间:2020/9/19 18:30:10   点击数:
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180614/6329464.html
因为参与编制《海南省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年)》,在搜集背景资料时,竟然发现一段在海上漂流天后生还的中国海南版鲁滨逊的传奇事迹。《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年4月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Crusoe)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该小说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鲁滨逊在中国亦广为人知,但他毕竟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这位中国海南版鲁滨逊却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存在。此人名叫潘廉,英文名PoonLim,年3月8日出生于海南岛。其父是一位游走四方的武师,靠卖艺养活家人,潘廉从小就跟着父亲到处卖艺。潘廉没读过什么书,但居无定所、四处流离的贫困生活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年经父亲托亲友将16岁的潘濂带去香港,先在“坦达”号轮船上当学徒。学徒三年,潘廉起早谭黑,勤奋努力,学到很多航海本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英国在世界范围招收海员。年11月的一天,潘廉登上英国商船贝洛蒙号,成为一名二等侍应生。年11月23日,德国U-潜艇在亚马逊河口以东英里处(南纬00.30°西经38.45°),拦截并发射了两枚鱼雷击沉了正在执行从开普敦开往苏里南航线的贝罗蒙号。贝罗蒙号从中弹到沉没只用了两分钟,潘濂抢过一件救生衣,在船上锅炉还没爆炸前跳进了大海。经过几个小时的海上飘荡,潘濂幸运地找到一只长约2.4米的井字形木筏,更幸运地是木筏的金属箱中,储存有升淡水以及一些食物、手电筒、信号弹等。意外的收获让潘廉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他的海上漂流生活也就这样开始了。第二天清晨,潘廉在绳索上打了三个结,两个代表已经熬过来的两天,另一个表示即将开始的一天。五天过去了,潘廉开始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清点了救生筏上的食物和淡水,做好了长期漂流海上的打算。当潘廉刚刚在绳索上系了第六个结时,远处海平线上冒出一个朦胧的影子,随着波涛在起伏,哇,是一艘轮船!潘濂兴奋地找出信号弹正要发射求救,轮船却不见了——原来这一切只是潘濂的幻觉。获救的希望破灭了,潘廉只有继续漂流,他将木筏上的水和食物进行了精细规划,每天只吃最少的食物和淡水。有一天,三条体形像鱼雷似的鱼,冲过来撞击木筏,潘濂猛然失去平衡,由于事先在手腕上绑了与木筏相连的绳子,所以免遭摔进大海的厄运。白天太阳吸掉的水汽,到夜晚便凝聚成雾霭,笼罩在海面上。夜风又疾又凉,刮在脸上像刀割。潘濂浑身战抖,梦想自己能好好泡一个热水澡。在这期间,有一艘美国军舰曾突然出现,潘廉用尽力气呼救。可是军舰上的美国士兵望着潘廉狼狈不堪的模样,用手指指点点,哈哈大笑,有的士兵还举起步枪恐吓,最后,军舰扬长而去。两个多月后的一天中午,几架飞机发现了潘廉的木筏,但飞行员发现他是一个黄种人后,立刻就飞走了。两次被抛弃,潘廉愤慨与失望交集,因为当时华工在海外的地位极其低下,不会有洋人愿意费力气去救一名素不相识的华工。“靠自己活下去!”这个强烈的信念牢牢占据了潘廉的大脑。五十多天后,仅有的食物和淡水全部耗尽。为了活下去,潘廉决定自力更生。潘廉将一张帆布倾斜搭在救生筏上,白天可以遮挡太阳,晚上可以吸引海鸟在上面栖息,然后寻找机会将休息的海鸟捉住用来当食品。雨天则可以使雨水顺着帆布流蓄水罐中。手巧的潘廉找来缆绳,拆成一股股,搓成细小的鱼线,用折断的手电筒弹簧做成鱼钩,又从救生筏板子上弄了一根钉子,弄弯做成钩子,专门抓大鱼。廉发现鱼群喜欢争食附在木筏边上的甲壳动物,便想办法敲碎甲壳,取其肉为鱼饵。有了大钩,又有了鱼饵,一次的捕获就相当于之前捕五六十条小鱼的份量,潘廉很是开心。抓到鱼后,潘廉就用饼干罐头改造成的刀将鱼切块,再用麻绳将鱼块晾在木筏上。潘濂还突发奇想,用先前抓到的另一只鸟的尸体做鱼饵,希冀捕获鲨鱼。潘濂计谋成功,一条几英尺长的幼仔鲨鱼终于咬钩了。咬钩鲨鱼力气非常大,它拼命拉拽鱼线想要逃脱。但是潘濂早有准备在先,他早就将缆绳编成两股,增强了鱼线的强度,还在自己手上缠上帆布,可以更好的抓住鱼线。潘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鲨鱼拖上了木筏,但垂死挣扎的鲨鱼突然张开血盆大口猛咬他,好在潘濂反应快,赶紧用装了半罐海水的水罐砸晕了鲨鱼。之后,潘濂开始切割鲨鱼,好几天没下雨了,没有淡水,潘濂猛喝鲨鱼血解渴。而鲨鱼鳍,则被潘濂切下在太阳下晒干,竟成了别具风味的鱼翅美食。这样一来,他靠着捕捉到的海鸟和钓到的鱼,基本上可以维持生命了。虽然生鱼肉鱼血很难下咽,可为了生存,潘廉只得捏着鼻子强吞。吃的问题能基本解决了,可是喝的淡水只能听由老天爷恩赐,有时好长时间不下雨,他不得不喝自己的尿液来解渴。在海上漂流的日子,潘濂先是用麻绳结绳计日,后来他他选择了更简单的办法:数满月。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除了翻滚的海浪什么也没有。孤独的长期海上漂流,看不到生还的希望,这对对人的意志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更要命的是,潘廉的四肢开始变得浮肿,人也昏昏欲睡。潘廉经常使劲掐浮肿的四肢,以便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因为他知道,一旦长时间昏睡过去,也许将再也不会醒过来了。年4月5日,躺在木筏的潘濂已是精疲力尽,他突然发现的一个新现象——海水颜色变淡了,不再是深蓝色,这意味着自己离海岛或大陆越来越近。这让潘濂惊喜十分。他还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漂泊到接近巴西海岸的河流出海口了。终于在第二天,年4月6日,在离巴拉州海岸约10英里的海域上,一艘巴西渔船出现了,船上载有渔民一家三口,1男2女。男渔民边挥手用英语向潘濂喊话,潘濂激动激动地指着自己,混杂着英汉两种语言喊着:“chinese,Iamchinese”(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潘濂终于得救了!虽然瘦了30多斤,枯廋如柴的他仍然可以正常行走,并且神智完全正常,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奇迹,也创造了单人海上漂流时间天的世界纪录。直到年,还没人打破潘濂海上木筏求生记录。三天后,潘濂被带到巴西的贝伦市,在医院里治疗四个星期后,由英国领事安排,假道美国迈阿密转纽约返回英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潘濂以中国人的独特生存智慧与永不放弃的精神享誉世界。现实版“鲁滨逊漂流记”使潘濂在英国家喻户晓,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给潘廉颁发不列颠帝国勋章,表彰其“罕见勇气、刚毅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英国皇家海军还根据潘濂的漂流求生传奇,编写成野外生存手册。潘廉接受美国战时海运局邀请,来到美国,佩戴美国商船战斗荣誉勋带,以表彰他的“勇气和刚毅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鼓舞各国海员”。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其为“世界求生冠军”。美军邀请潘廉去讲解海上求生术,并现场还原的他海上求生之术,还将此案例写入美国海军培训教材。潘濂成了二战中盟国海军心目中的英雄。美国政府特许,潘濂享受到了美国政府的特殊津贴,并最终加入美国国籍。潘濂谦虚地说:“中国人跟这场战争中间其他勇敢的水手一样,面对各种困难,我们有信心去克服。”潘濂的事迹还被美国作家们书写与引用。例如,美国科幻大师,现代科幻小说的缔造者之一,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第一届得主阿尔弗雷德·贝斯特,后来在其被誉为“科幻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一流作品之一”的《星星,我的目的地》中,就将潘濂的经历改写为小说情节。年,中国正处于艰难的抗战时期,中国海南版鲁宾逊潘廉的事迹传来,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南华报》《陕北日报》等报刊争相报道,年11月5日的《民国日报》更将其誉为“海国英雄”。民国政府则授予其荣誉奖状。20世纪50年代,潘濂想念父母了,但当时中美交恶,已入美国国籍的潘濂无法返回家乡海南探亲,只能约父母到香港相聚。此时潘濂才得知他那位童时由双方父母订下婚约的女子以为他已遇难身亡,早已许配他人。年,潘濂在纽约结婚安家,先后育有子女四人。直到年底,中美关系改善,潘濂才得以携妻子返回故乡海南探亲。年,潘濂遇险40周年时,潘濂在美国轮船公司任上以侍应生领班身份退休,从此在家中颐养天年。年1月4日,中国海南版鲁宾逊潘濂,在美国布鲁克林去世,享年73岁。(潘濂的事迹与历史图片来源网络资料,更多精彩图文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gjqh/18276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