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国家象征 >> 薪态ldquo我的中国年rdq
如今,春节早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符号。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每到春节期间,都能感受到那独有的年味。
身处中国的外国人当然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中国春节浓浓的年味。而即使在世界的其他角落里,中国春节一样备受瞩目。主流媒体还会科普中国春节的习俗,当地的华人也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春节正在成为向世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和平台。
一、海外人的中国年欧美国家的春节在年的中国春节期间,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以农历鼠年为主题装饰一新。开市钟敲响后,纳斯达克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大屏幕上打出了“中国新年快乐”的字样,庆贺中国的新年。英国各地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也是异彩纷呈,从伦敦到爱丁堡,从曼彻斯特到怀特岛,英国洋溢着中国春节的气息。“春节是世界上最多姿多彩和充满热情的节日之一,它在全球掀起了庆祝热潮。”英国《太阳报》在报道中如此评价。德国首都柏林,春节前夕商场里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片。每张贺卡里都有一条孔子语句,还印有龙、凤等标志性的中国图案。德国人非常喜欢这样的贺卡。中国年还出现在德国小学生的教科书里。在小学四年级的英文课本里,专门有一课介绍中国春节。德国小学生们尤其对中国的十二生肖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想知道自己的属相。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会说写简单的汉字,还学会了包饺子。在法国,中国年也已悄然走进他们的生活,每逢中国年,法国的大街小巷都装饰一新,彩旗飞扬。不仅华人聚居区,就连巴黎市政广场也挂上了大红灯笼,满眼看去都是喜气洋洋的中国红。而家乐福等法国知名连锁超市都会在春节前夕开辟专柜销售中国食品,水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畅销冠军。中餐馆也会在此时迎来一年一度的订餐高峰期“。法国人喜欢跟着中国人过年,除夕晚上餐馆一定满座,甚至要提前订座。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定春节为假日”的美国、加拿大,其实前者仅纽约州等部分地区这样做,后者则是自年6月1日根据华裔联邦国会议员谭耕的提议,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命名为“春节”,认同并鼓励全国范围内各社区在此期间举行各类庆祝活动,并“以此表彰亚裔对加拿大社会的巨大贡献”,但“春节”不是公共假期,并没有放假的待遇。正因为“春节”在加拿大有节无假,所以传统上一年一度的温哥华唐人街春节巡游,只能就近安排在某个周日,而未必能正好凑到大年初一。年(农历己亥年)的春节巡游就安排在当地时间2月10日(北京时间2月11日),都已经“破五”了。东亚国家的春节在一些移民构成元素复杂的地区,不断有些非华裔移民呼吁将“中国年”改为“阴历年”(直译“月亮年”),因为“春节不是只有华人才过”。这的确是真的,除了中国,还有不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有过春节的习惯。我们的近邻朝鲜和韩国都过春节,这个节日也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之一。朝韩传统上将春节称作“岁首”或“新元”。20世纪引入公历后,习惯上将公历元旦称“新元”,农历大年初一叫“旧正”或“旧元”。和中国一样,传统上新年是从除夕算起,一直算到元宵节为止。朝韩过农历新年的传统至少可追溯到相当于中国隋唐的新罗时代。其风俗和中国很相似,也有回门、祭祖、吃团圆饭、相互拜年、给小辈压岁钱等元素,只是传统的年夜饭必不可少的是米糕,称作“年糕”,而不是中国北方常见的饺子。朝韩许多家庭没有贴春联的习惯,但有贴年画和挂“福笊篱”的传统。朝韩都曾在20世纪中叶废除过春节,但最终恢复了庆祝这一节日的传统。有趣的是,这两家的春节都是放假三天,甚至也有类似的“春运”现象——韩国还真的就叫做“春运”。越南同样把春节当做全国最重要的假期,同样放假三天。过年习俗和中国大同小异,但因为该国长期以来使用自己编制的农历,春节的日期未必和中国每次都重合。越南的新年习俗和中国南方几乎如出一辙,只是“年饭”中的“硬菜”改为更具本土特色的粽子。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花市是越南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比如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越南人过春节也有贴春联的习惯。以前春联用汉字书写,文字拼音化以后,现在大部分春联改用拼音文字,每个拼音字是一个方块,自成风格。越南人过年要吃最具民族特色的年粽和糯米饼。年粽的做法跟我们吃的粽子一样,不过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以糯米、猪肉和绿豆沙做馅,外裹芭蕉叶。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盛。同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有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夜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不约而同涌上街头,年轻女子还穿上越南旗袍。零时,当电台播出国家领导人春节讲话时,节日气氛便达到高潮。随后人们还采一根树枝回家,这风俗叫“采绿”。在越南语中,“绿”和“禄”同音,“采绿”就是“采禄”,意味着把吉祥如意带回家。越南人过春节照例放几天假,也有到亲友家拜年的风俗。最早到家里拜年的客人特别受重视,据说他会给主人带来好运。越南人称之为“冲家”或“冲地”,其意义跟“冲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会约请自己最亲近最尊敬的朋友,作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另一个有趣的国家是日本。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开始效仿中国使用农历,但历法是自己编制的。此后一千多年间,日本和中国一样,都过“农历年”。明治维新后,著名“脱亚入欧派”学者、政论家福泽谕吉,一心想废除在他看来“象征着落后”的“中国式历法”,改用“先进”的公历,就抓住维新之初政府“手头紧”的机会,劝说天皇和内阁“废旧历,用新历”。理由是公务员薪金按月发放,旧历“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也就是说不到20年政府要多付7个月薪水,实在太划不来。这样一来,自明治6年(年)起,日本的春节就被挪到了元旦。如今,日本在春节同样放假三天(1月1日至3日)。日本春节的许多习俗,如守岁、吃团圆饭、打年糕、挂门松和“熊手”……都和中国民间差不多,有些甚至显得更“古色古香”一些。不过,许多日本网友也在中国的除夕当晚到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上观看中国的春晚。据统计,除夕夜共有数万名日本网友收看中国春晚,弹幕评论超过4万条,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主要华人国家的春节东南亚许多华人比例较高的国家都有庆祝春节的传统,许多也将春节定为全国性假日,如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放假一天)、马来西亚、新加坡(放假两天),这些国家的春节文化、传统基本上都由国内华人社区带入,沿袭中国南方的度岁习惯,新春舞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政要都对“给醒狮点睛”乐此不疲。新加坡的华人家庭每年都会聚在一起做年糕。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做着各种各样的糕点,一边话着家常,其乐融融,他们的年过得不比中国国内逊色。他们也要开油锅、烧火炉,取年年开火年年旺的意思。除夕这一天对新加坡华人来说极为重要。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同时,他们还要供奉食物或鲜花给死去的先人,虽然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在新加坡,大多数人是在午夜12时整迎春。传统上,拜年的习俗是晚辈向长辈跪拜、祝福。不过对于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来说,跪拜是令人感到别扭的,他们都不再遵循这种习俗,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双手捧着一对柑向长辈祝福。这源于中国南方人的过年习俗。广东话“柑”与“金”谐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运。出于“好事成双”,新加坡人在向亲友拜年时,总是呈上一对柑,而且必须是双手奉上。照习俗,当客人告别时,主人也得以柑回礼,以示互祝好运。除此之外,派“红包”也是新加坡人新年的另一种习俗。亚洲以外,也有两个国家把春节定为官方假期。这两个国家同样是有强大华人社区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南美洲东北部的苏里南,另一个是非洲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苏里南历史上曾出过华裔总统(开国总统钟阿瑟,祖籍广东嘉应州大埔),年正式将春节定为公众假日,而华人众多的毛里求斯自独立起,就将春节定为国假之一。二、中国人的海外年春节是喜庆和团聚的日子,对于在海外的侨胞和中国学生而言,异国的春节是和国内不一样的景象。由于学制的不同,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正是国外大学考试的时候,很多留学生都是在准备复习中度过的。繁忙的学业让他们几乎忘记了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更没有时间去思考怎样过节。无暇过节之外,一些留学生也不会庆祝农历春节,而是将春节当做平常日子对待。最多就是跟朋友在家一起吃顿火锅了事。他们认为,学校不会因春节而放假,自己也不必大费周章,一起吃顿火锅就可以。当然,对于大部分华侨而言,春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还是备受重视的。作为团圆的节日,“有幸回祖国过春节”,可谓全体中国人心向往之的夙愿。而欧美大部分学校在春节期间并不放假。对于在欧美留学的学子而言,“回家过年”就变得难以实现。虽然不能回家,留学生仍然可以和家人“见面”。网络的迅猛发展减少了面对面沟通上的地域阻隔,很多学子通过视频的方式给家人拜年。年夜饭在春节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节目,留学在外的人儿也会选择给自己弄上一桌。以前在国内什么都不会做的华侨留学生,出国留学的第一件事基本都是做饭。从简单的煮面、煎蛋,到复杂的炒菜、煲汤,一段时间后,大家都成了“中国好厨子”。做年夜饭时,很多中国人的聚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包一顿饺子,而是做一桌丰盛的大餐。在国外,年味淡了,虽然食材不比国内丰富,味道也不一定正宗,但大家自己动手,做一桌菜一起吃,气氛比去中国餐馆好。当然,实在懒得动手,也可以去中餐馆嗨一把,有些餐馆气氛也是很不错的。春晚作为春节的必备背景音,大家也从未错过。除夕夜,很多华侨和留学生都会借助网络观看春晚。随着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多,一些外国教授也了解了春节,知道这个节日对中国人的意义。一些留学生们会享受到教授邀请去家中做客的待遇。跟外国人包包饺子、看看春晚甚是热闹。在海外,每逢过年,都会有各种各样团体组织的春节联欢会。出门靠朋友,在异国他乡相互“取暖”,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美国南加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每年都会举行春节联欢晚会。他们将在台上看到山寨版赵本山、宋祖英、刘谦,包括街舞、民族舞、民族和西洋乐器表演等十个左右节目。而加州华裔学生联盟会春节期间,选择在好莱坞举行激情四射的时尚派对,派对打扮最出位的男生和女生各获美元奖励。一些国家的某些城市的春节气氛,并不比国内差。每到大年初一,在华人聚居地的大街上,都会看到很多华人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春节时,一些城市还会举办庙会庆祝中国的春节,各式各样的中国小吃和礼品摆满各个摊位。留学生可以一起去中国城采购年货,或邀请几名外国朋友,热热闹闹过大年。在国外,除了学习,还要感受当地的文化,旅游正是最好的方式。新春佳节,联欢不过一个晚上,联欢结束后,邀三五好友一起游历国外的山山水水,倒也惬意。春节时期也正好是一些学校考试周结束的时间,这时候出门逛逛风景、感受一下多元文化,给劳累了一学期的自己放个假,也是极好的。事实上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再次兴盛,也是国际地位提升的象征。总体上看,春节在周边国家有个“高开低走、再低开高走”的过程:长期以来东亚、东南亚文化圈曾或多或少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将春节当作自己的节日来庆贺;这个传统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经济和军事的强势被一些国家以各种理由抛弃或淡化,如今又因中国国际地位的回升和各国对文化认同的反思而再度兴起。而在亚洲以外的区域,长期以来“中国年”一直是唐人街华人社区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保留曲目”,但随着多元文化被广泛认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海外新一代华人越来越自信,春节开始走出唐人街,成为不同族裔共同的嘉年华。如今在许多国家,政要们都已习惯于在“中国年”用汉语道一声“恭喜发财”,在各地春节“走街”的花车行列里,也越来越多地看到其他族裔欢天喜地“凑热闹”的身影。虽然许多海外华人仍然愿意把春节叫做“中国年”,但私下里也承认,它如今更像一个“国际年”了。如今,中国年也搭上了经济的快行车。日本一些地区的政府就把“春节”看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卖点,纷纷呈现出以华人为对象的促销景象。欧美各国也没闲着,期待着春节成为继圣诞节后又一次的销售高潮。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华人也趁势打铁,做热华商经济。不仅如此,中国生肖邮票也走俏全球。中国年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以中国古老的纪年标志——生肖为主题的纪念邮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唱响中国新年序曲的经典桥段。中国生肖邮票的发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更成为各国邮票史上发行最成功的邮种之一,深受华人及亚裔的欢迎,甚至风行全球。中国世界邮展集邮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中国的生肖邮票。文案班图源
网络编辑
王月审核
过超唐静
往期链接:
薪态
“我的中国年”活动展示:班
薪态
“学‘四史’,迎百年”理论宣讲活动展示:班
薪态
“学四史,迎百年”理论宣讲活动展示:班
薪态
“师生情、正能量”活动优秀同学展示: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