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国家象征 >> 研选碳中和到底是什么,究竟怎么做
作者
闫德利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古特雷斯,)。由个缔约方一致通过的《巴黎协定》(),为0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C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内”。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携手推进碳中和。碳中和的概念体系碳中和、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内涵相近,常被混用。它们都反映了相同的意图,即减少或消除组织机构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严格来说,三者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所包含的范围和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如没有明确注明,碳中和特指CO,净零排放包括所有温室气体(GHG),气候中性则进一步延伸至温室气体之外的其它对气候有影响的因素。三者是层层递进关系,碳中和是净零排放的主要内容,净零排放是气候中性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1.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一定时期内,CO的消除量=排放量.净零排放(NetZeroemissions):常会注明是二氧化碳净零排放(NetZeroCOemissions)或温室气体净零排放(NetZeroGHGemissions)。如果没有明确注明,它指的是后者——一定时期内温室气体的消除量=排放量。即“净零排放=碳中和+其它温室气体的中和”。《京都议定书》界定的温室气体有6种:二氧化碳(CO)、甲烷(CH4)、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其中,CO是温室气体的主体。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年化石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65%。.气候中性(ClimateNeutrality):
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全部,还有辐射强迫(RadiativeForcing)等其他因素。当组织活动对气候系统没有任何净影响时,就实现了气候中性。即“气候中性=净零排放+其他要求”。
已有9个国家和地区做出碳中和承诺实现《巴黎协定》所设立的目标十分紧迫。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要实现不超过°C的目标,全球需在年前后达到碳中和;要实现不超过1.5°C的目标,需在年前后达到碳中和。联合国把年碳中和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缔约方在00年之前通报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因此,从年开始各国纷纷作出碳中和承诺,多数把目标设在年。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数据,已有49个国家在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占当时全球排放量的6%。根据EnergyandClimateIntelligentUnit数据,已有9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苏里南和不丹已实现碳中和,芬兰、奥地利、冰岛和瑞典承诺提前5-15年实现碳中和,有个国家和地区把目标设立在年,我国是年。另有98个国家正在就碳中和目标进行讨论。其中,乌拉圭拟设在00年,其他97国拟设在年。如下表所示。各国(地区)承诺的碳中和目标
数据来源:EnergyandClimateIntelligenceUnit,01..小国碳中和目标的设立时间一般较为靠前,排放大国则决定着全球目标达成与否。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数据,中国、美国、欧盟(7国加英国,下同)、印度、俄罗斯和日本是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地区),年排放量占全球的6%,最近十年(-年)累计排放量占全球的6.5%。因此,这几个大国的态度和行动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总体不够理想,各国差距较大,尚有印度和俄罗斯未明确作出碳中和承诺。如下表所示。全球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地区)数据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00年排放差距报告》,00.1.欧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模范生。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年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为19.7%,基本提前一年实现了到00年占0%的目标。年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1%,占比相较于-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欧盟委员会在年11月率先提出到年实现气候中性的欧洲愿景,并于00年月提交《欧洲气候法》,以立法的形式确保目标达成。英国是首个强制对公司碳排放进行规制的国家,从01年开始就要求所有在英上市的公司必须全面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根据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BEIS)数据,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6%,CO排放量下降了.9%。根据CarbonBrief分析,英国年的碳排放量已下降到年的水平。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排放国,年排放量占全球的1.6%。在气候问题上,美国的表现有些反复无常。继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后,年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再次震惊世人,使全球碳中和目标蒙上阴影。直到今年月拜登总统上台,美国才重新加入,并承诺年实现碳中和。目前,已有6个州通过立法设定了到年或年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我国作出“0-60”庄严承诺,需要共同努力我国是全球第一排放大国,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7%(UNEP,00)。但人均排放量和历史排放量并不高。年我国人均排放量在G0国家中位居第10位,仅是美国的一半(Statista,00);我国历史排放量(-年)仅占全球的1.7%,是美国的一半,也远低于欧盟8国的%(OurWorldinData,)。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重任。正如丁仲礼院士所言():“要发展就难免排放,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排放权即发展权。”尽管如此,我国仍于00年9月作出“00年碳达峰,年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为全球作出了表率,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英国和法国用了59年,美国4年,日本7年,而我国承诺仅用0年。根据英国剑桥计量经济学的赫克托·波利特(HectorPollitt)分析,即使没有其他国家进一步的承诺,中国年碳中和目标将把年全球气温限定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5℃,而不是基线情景下的.59℃。即我国的碳中和目标可在本世纪避免0.5℃的全球升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能把碳中和错误理解成负担,它是责任,是使命,更是机遇。碳中和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增长。-年,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9%,GDP仍增长了18%(BEIS,00)。日本推出绿色增长战略,把应对全球变暖、实现绿色转型视为拉动经济持续复苏的新增长点。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到00年清洁能源转型将创造万个新的净就业岗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任重道远。作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年我国排放量仍增长了.1%(UNEP,00)。在签署联合国《1.5°C商业目标承诺》的家公司中,仅有京东物流、7互娱、鸿海精密等8家中国公司,占比不到%,和智利并列居全球16位。目前,仅有秦淮数据、腾讯和蚂蚁三家科技公司明确表态碳中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绿色意识还比较薄弱,亟需提升国民碳素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推动碳中和工作,共创人类可持续的未来。创见上海新城如何走向“产城融合”
创见
新城重塑: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的四大关键点
创见五大新城:拱卫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五柄创新利剑
创见
新城产业发展:痛点在哪儿,如何发力?
创见上海五大新城的人口集聚为什么难,该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gjxz/18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