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国家象征 >> 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你掌握了吗
河流是指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中国对于河流的称谓很多,较大的河流常称江、河、水,如长江、黄河、汉水等。浙、闽、台地区的一些河流较短小,水流较急,常称溪,如台湾的蜀水溪、福建的沙溪、建溪等。西南地区的河流也有称为川的,如四川的大金川、小金川、云南的螳螂川等。
水文特征不同地区的河流具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即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年径流量(流量)、流量(水位)的季节变化以及汛期情况、有无结冰期、含沙量的大小以及流速的快慢。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拥有不同的水文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内流区水文特征内流区基本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以塔里木河最为典型。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所以年径流量小;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冰川融化,有夏汛;由于在我国西北地区,纬度较高,一般有结冰期;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裸露,故河流含沙量较大。在冬季,由于气温低于0℃,冰川不再融化,河流易出现断流,形成“季节性河流”。
外流区水文特征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外流区。根据河流流入大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
东北地区的河流:以黑龙江为例,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适中;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蒸发较弱,所以年径流量相对较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时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夏季降水多,有夏汛,冬季气温低,结冰期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好,含沙量相对较小。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是指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及东北辽河平原地区的河流,包括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以黄河为例,多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适中,但由于纬度较低,蒸发量较大,所以年径流量相对较小;夏季降水多,有夏汛,汛期较短,冬季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故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加之人为滥砍乱伐,修路开矿,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常形容黄河“一碗水,半碗沙”。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广阔的东南地区,包括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等河流。以长江为例,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且雨季较长,年降水量丰富,年径流量大;夏季降水多,有夏汛,且汛期较长;冬季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好,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
生活の艺术排版
听宸说
图片
听宸说
文字
地理沙龙(改编-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