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

袁南生大使印度是苦感文化,而中国是乐感文

发布时间:2020/11/5 17:20:36   点击数:
历史秘闻上官婉儿一生有多少男人专家在墓 http://www.baisuzia.com/bzzz/7727.html

摘要:

整体来讲,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离神越近,下辈子越幸福,所以甘地主义是苦感文化在现代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化是反的,是乐感文化,为什么呢?中国人不相信有来世,活一百岁也只有多天,活一天少一天,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活一天就要“天生我材必有用”“莫使金樽空对月”。顺便讲一下,西方是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来有罪,周末就要到教堂去赎罪。伊斯兰国家是圣感文化,为什么?它是一神教,阿拉唯一、阿拉神圣,不相信别的神,所以是圣感文化。日本是耻感文化,认为落后可耻、愚昧可耻、肮脏可耻、道歉可耻。非洲是悠感文化,优哉游哉,没有着急的事情,哪怕开追悼会,照样是笑声一片。

本文摘自袁南生大使在7月8日“共识国际讲坛”讲座的文字整理稿,袁先生曾任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驻津巴布韦大使、驻苏里南大使、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现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下面讲讲中印两国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有四个方面:

第一,中印两国都是以文化特色立国的国家,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都光辉灿烂。

第二,中印两国在古代先后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根据世界经济史的表述,按照现在最著名的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计算的结论,从公元元年到年,长达年的时间里,古代印度的GDP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所以古代印度的经济是光辉灿烂的。但是古代印度不等于现代印度。古代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阿富汗南部、尼泊尔,等等,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年,就是中国明代的时候,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年,到后来英国超过中国,我们也坐在老大的交椅上坐了几百年。

第三,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第四,中印两国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都是金砖四国之一。

但是中印两国更多的地方是不同,至少有五个方面不同:

第一,制度体制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印度是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从体制上来讲,印度是小政府、大社会。我在印度孟买当过总领事,孟买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简称“马邦”)的首府,马邦的邦政府就在一栋楼里面,那栋楼也不大,出了那栋楼就没有邦政府。一个省里的厅局,中国一个厅有多少人?我在的时候,马邦一个厅7个人。这是制度体制不同。

第二,文化传统不同。我想这是一个很根本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文化是入世的文化,是世俗文化。这个文化不相信有来生,不看重因果报应,注重今生,今生今世要混出个人模人样来,所以是入世文化。历史学在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显学,历史学很重要,中国人都喜欢青史留名;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得来一个遗臭万年,反正得有名。印度文化则相反,是出世的文化,也就是宗教文化。印度神学出奇发达。宗教注重来生的幸福,不是此生的幸福。所以,马克思的原话讲“印度没有历史”,印度的古代朝廷就没有司马迁,没有司马光,没有史官记载历史,他们不看重这个,他们看重来世。整体来讲,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离神越近,下辈子越幸福,所以甘地主义(印度的开国元勋甘地的思想)是苦感文化在现代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化是反的,是乐感文化,为什么呢?中国人不相信有来世,活一百岁也只有多天,活一天少一天,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活一天就要“天生我材必有用”“莫使金樽空对月”。顺便讲一下,西方是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来有罪,周末就要到教堂去赎罪。伊斯兰国家是圣感文化,为什么?它是一神教,阿拉唯一、阿拉神圣,不相信别的神,所以是圣感文化。日本是耻感文化,认为落后可耻、愚昧可耻、肮脏可耻、道歉可耻。非洲是悠感文化,优哉游哉,没有着急的事情,哪怕开追悼会,照样是笑声一片。

印度苦行僧

我们可以回想,公元前时代,也就是两千多年前,人类的那些智者、圣者,那些思想家,他们都在思考人类命运的根本问题。欧洲的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这些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欧洲有自然科学的优良传统,到现在为止,欧洲自然科学都非常发达,是有传统的。印度人想什么呢?印度人在想人与神的关系,所以印度的神学特别发达。印度的古书都是神学、农学的,没有历史书。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那些贤人智者,孔子、孟子、鬼谷子、老子、庄子、孙子,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考虑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中国的人事方面的学问特别复杂。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国人讲立场:中国人的思维里,首先是讲立场,“屁股坐正了没有?”“家丑不可外扬”。西方人讲是非,首先讲这个事情对不对。不对的话,特朗普的事你也可以照样骂他。印度人讲轮回。中印两国的特色文化就使中印两国几千年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第三,风俗习惯不同。中印两国的风俗习惯太不一致了,中国嫁女儿的要收取彩礼;在印度是反的,女方家要给男方家提供很多嫁妆。印度人家里女儿多了,嫁女就会嫁穷了。中国男人是干重活,印度男人是哪一个活轻松他干哪一个活,印度女人干重活。印度男人在饭店里端盘子、做保姆、带小孩,干这些事情;印度女人修高速、修路、干重活,运东西,脑袋上顶着一个盆,运水、运沙子。中国是烟酒消费大国,印度烟酒不流行,印度人是买一根烟抽一根烟,躲起来抽,在没人的地方抽烟。印度理发男女分开,男人有男人的理发店,女人有女人的理发店。印度舞厅跳舞,男女结伴才能允许进去,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不让进去。英国在印度种鸦片卖到中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但是印度本身却没有鸦片之灾,印度吸毒的人少多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就是造反有理,农民起义不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在印度,几千年来,没有一个王朝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也就是说,印度很多人自己是有角色定位的,他/她是什么种姓,他/她就在自己的角色上,从来没有想过要坐天下,所以印度没有陈胜、吴广、朱元璋,更没有毛泽东,没有造反有理的人。

印度嫁女是女方提供嫁妆

第四,生活压力不一样。中印两国的生活压力不同,不同在什么方面呢?一是,印度是全民医疗免费。开国的时候就宣布了全民医疗免费,不仅本国人医疗免费,外国人到了印度,医院看病,也是免费的,因为它是普渡众生。我在印度孟买当总领事的时候,我的同事副总领事,就是我们总领馆的二把手,女儿四岁,关门的时候不小心,手指压在里面了,同事吓坏了,怕断了,跟司机讲:医院最近就跑到医院去。结果司医院去,又是拍片又是消毒又是开药,做了很多,多少钱呢?医院说你登记;登记完了以后,院方说:医院,不收费。从这方面看,医疗对印度人来讲不是一个压力。

二是读书几乎免费。我在印度工作的时候,印度的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孟买大学——这些都是和北大、清华齐名的大学,甚至有的时候排在北大、清华前面——这么好的大学,大约两千块钱人民币的学费就可以吃饭、睡觉,什么钱都在里面。念一个高中、一个小学,相当于人民币几块钱就可以了。印度在教育上投入很大,大约整个GDP的百分之四点几来办教育;如果在共产党执政的喀拉拉邦,那里读小学、中学,一分钱都不要,全免。整个印度来说,读书几乎免费。

三是印度娱乐,除了电影之外,其他的文艺演出都是不要钱的。我在孟买亲身经历过。看芭蕾舞、音乐演唱会等,只要是人演的戏都免费观看。谁买单呢?票上面印着塔塔集团买单,或者印度政府买单……就是发票,每个人领四张票,排队去领。印度人比较自觉,四张就是四张,不会哥哥排队领四张,弟弟又排队领四张,为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对我们做总领事的,他们会来一封信,说什么时候演出什么节目,如果总领事需要看的,可以提供我们需要的票,但是票的张数不能超过四张。很多演出,包括维也纳交响乐团、莫斯科芭蕾舞团等的演出,我都是在孟买看的,都没有掏钱。另外,那边很多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展览馆等,也都是免费的。

印度歌舞片

四是住房方面。印度租房方面,维护的是租客的利益,不是房主的利益,租客把这个房子租下来之后,哪怕交不起房租,印度法律规定房主不能把租客赶走;所以印度人出租房子,对租客一定要认证,怕租客住了以后不给钱——还真有不给钱的情况。乡下人进城,在一个地方连续待多少年,那个地方就是自己的了……有这些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比如说对于贱民,德里大学规定,有一定的名额,每年有百分之多少必须招贱民,具体比例我忘了。如果是残疾人,按这个邦有多少残疾人的比例,工会里面必须有相应比例的残疾人。我在孟买当总领事,我的领区还包括卡纳塔克邦,所以我就到卡纳塔克邦去开展对外交往,去拜会卡纳塔克邦的邦长、班加罗尔的市长等。我下飞机以后,发现很多人拿着花来迎接我,邦政府的礼宾官也来了,他也拿着他特定的欢迎的东西来迎接我——这个人是一个残疾人,他的腿有明显的毛病,走路一拐一拐的。我一看人家介绍,他是邦政府的礼宾馆。我当时思想也落后,跟不上形势,我说这个邦政府完全可以换一个别的人,作为形象大使,怎么来一个残疾人呢?他好像看出了我思想里的东西,他就跟我讲,他是考了两次才考上这个公务员,他说他们邦有7%的残疾人,他通过这个考试成了公务员。我听了以后,肃然起敬。

第五,经济实力不同。这也是中印两国之间很大的区别,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GDP是13.6万亿美元,约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几的样子,美国现在是20万亿美元多一点,印度是第六大经济体,2.6万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5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个人的看法,印度比中国总体落后应该在20年左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lyjd/18323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