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

重难点14当代国际社会

发布时间:2021/4/20 16:58:57   点击数:

重难点14当代国际社会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从考点角度看,我国的外交政策属于高频考点,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国际新秩序、多极化趋势等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从题型角度看,选择题常正面考查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常以误区的形式考查国际秩序、世界多极化、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内容等。主观题常考查当代世界主题、综合国力的竞争、外交政策的内容、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要求等。从命题背景材料看,常以国际组织在热点问题上的作用、我国海外企业和公民的利益、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我国外交热点等依托。

1.全面理解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注意要区分主权国家的四个基本权利:①独立权——“迫已意志”“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自主决定”等。②平等权——“国家不分太小享有投票权”“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法律地位平等”。③自卫权——“国防建设”“建筑要塞”“还击人侵”“提卫主权”等。④管辖权——“管理本国公民”“保护本国公民”“维护侨民权益”“管理驻外使馆”等。

2.准确掌握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和作用。应注意:联合国的作用要有所区别,可分为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其积极作用包括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人道主义援助问题,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区别、判断。既要看到联合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和成就,又要看到其也有挫折和不足,对许多世界焦点问题的解决显得软弱无力,有待于更多地参与全球性事务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3.准确理解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4.全面把握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要明确的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是积极的。

5.正确理解我国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关于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应明确三个区分:(1)区分宗旨和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区分基本目标与首要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包含在基本目标之中。(3)区分基本立场与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明确这一立场包含了不结盟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考向1考查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年高考可能会以年中美关系、我国近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考向2考查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和作用。年高考可能会以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活动、中国支持联合国采取的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行动为背景,涉及体现类、措施类选择题等;也可能出现考查国际组织性质、分类、作用之类题目。

考向3考查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年高考可能会以年中美摩擦、世界大国关系、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具体事例等热点为背景,考查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等知识。

考向4考查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年高考可能会以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相关知识。

考向5考查我国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年高考可能会以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

(建议用时:30分钟)

1.(·新课标全国卷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用“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来形容共建“一带一路”。下列选项与“本”和“道”含义不相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

B.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

C.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

D.发展中国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

D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意思是:世间万物只有保住根本才能生长,一切事情只有遵循规律才能成功。可见,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都与题中的“本”和“道”含义相符,排除ABC。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强调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可见,发展中国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与题中的本”和“道”不符,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新课标全国卷Ⅱ)年8月7日,包括中国在内的4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首批签约方签署了《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该公约旨在解决国际商事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的跨境执行问题,允许在国际商业纠纷中执行和解协议的方直接诉诸缔约一方的法院以获得司法救济。该公约的签订

①是健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举措

②是对缔约方司法主权的进步限制和约束

③体现了联合国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作用

④表明多边主义成为各国处理利益冲突的公认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B

该公约旨在解决国际商事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跨境执行问题,允许在国际商业纠纷中执行和解协议一方直接诉诸缔约一方的法院,以获得司法救济,这表明该公约的签订是健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举措,也突出了联合国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作用,①③题意。允许在国际商业纠纷中执行和解协议一方直接诉诸缔约一方的法院,以获得司法救济,是对执行和解协议一方的保护,也是对缔约一方司法主权的尊重,并不是对缔约方司法主权的进一步限制和约束,故②说法错误。“多边主义成为各国处理利益冲突的公认准则”不符合国际社会事实,④排除。故本题选B。

3.(·新课标全国卷3)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②表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③增强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

④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

由题意知,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到“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华民族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不断焕发生机,这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①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是否焕发生机取决于是否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社会实践的变迁,②错误。传统文化中有优有劣,坚守的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在我国“历来注重敦亲睦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4.(·江苏卷)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同苏里南总统鲍特瑟会谈时表示,中方愿继续在多边场合仗义执言,同包括苏方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合作。中方一贯尊重拉美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支持拉美一体化进程和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地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利益是相同的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

④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正日益凸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

中方愿意继续在多边场合仗义执言,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尊重拉美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支持拉美一体化进程和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地区问题。这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和拉美国家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但不是利益相同,②错误。材料着重强调中国的外交,不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④排除。故本题选A。

5.(·天津卷)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不断加人对落后国家的发展援助,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中,中国没有缺席,也决不会缺席。这表明

A.中国积极践行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B.合作与竞争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形式

C.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决定力量

D.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A

中国不断加入对落后国家的发展援助,积极参加联合因维行动,从不缺席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表明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A观点符合题意。国际关系除了竞争与合作外,还存在国家之间的冲突。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B观点是片面的。中国特色外交历程表明,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决定力量,C观点错误。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D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

6.(·天津卷)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多国组成。年,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强调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当今世界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地区合作机制典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上合组织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上合组织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

③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互利合作

④各国际组织的共同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B

上合组织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当今世界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地区合作机制,①观点符合题意。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多国发起组成。上合组织成员坚持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地区合作机制,表明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互利合作的周边外交政策,③观点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而不是上合组织)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②排除。不同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不同的,④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7.(·新课标Ⅲ文综)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共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其成员国的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20%和40%。在年青岛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共通过23份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文件。上海合作组织是

①横跨欧亚大陆的地区性国家联盟

②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维护地区及全球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坚持开放包容、促进互利合作的多边机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D

本题考查国际组织。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上合组织是区域性国际组织,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维护地区及全球安全稳定,故此选项符合题意。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上合组织在各领域开展合作体现了其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合作的多边机制,故此选项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上合组织是区域性国际组织,不是国家联盟。②表述错误,上合组织在各领域开展合作,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但不是主导力量。故选D。

8.(·新课标Ⅰ文综)年1月发表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支持有关各方依据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涉北极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支持有关各方维护北极安全稳定的努力;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北极国家在海空搜救、海上预警、情报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妥善应对海上事故等安全挑战。中国的上述立场表明

①北极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②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利益相关者和主导力量

③中国积极参与北极国际治理维护各国共同利益

④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是中国对外活动的基本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B

本题考查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目标。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主张说明北极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①符合题意;中国是北极事务的利益相关者,但不是北极事务的主导力量,②错误;中国致力于与北极国家合作,妥善应对安全挑战,说明中国与北极国家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③符合题意;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目标,④错误。故选B。

9.(·新课标Ⅱ文综)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赢家。这一论断反映我国主张

①处理国际事务必须符合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②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

③国家间交往必须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④在相互依存的当今世界应该摒弃弱肉强食的思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D

本题主要考查时代主题的知识。无论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赢家,这强调了我国主张在相互依存的当今世界要摒弃弱肉强食的思维,国家间交往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故③④正确;①选项的说法太绝对,①错误;材料强调是国家间要和平交往,没体现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②排除。故选D。

10.(·新课标Ⅲ文综)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一论述

①表明全球环境治理的价值共识已经形成

②反映中国拥有全球环境治理的话语主导权

③彰显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表达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责任担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D

本题考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共谋生态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彰显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表达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责任担当,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全球环境治理的价值观念已经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但并没有形成共识,部分国家仍然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不履行其国际义务,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拥有话语主导权,排除。故本题选D。

11.(·江苏政治)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在双边重大领域合作不断发展,但是当前中美贸易争端问题突出。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希望双方着眼于未来,管控分歧,寻求共识,合作共赢。这说明

①综合国力变化是合作与冲突的根源

②不同国体导致了两国关系变化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D

本题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美贸易争端以及中国的主张说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中美双方应着眼于未来,管控分歧,寻求共识,合作共赢,③④符合题意;国家利益的调整和变化是合作与冲突的根源,①错误;不同国家利益导致了两国关系变化,②错误。故选D。

12.(·天津文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刷新的减贫成绩单令世界惊叹,截至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八千多万。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经验和资源,为实现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作出贡献。由此可见

A.中国支持联合国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B.中国是促进世界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C.要和平、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

D.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

B

此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截至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八千多万。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经验和资源,为实现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作出贡献。这表明中国是促进世界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B正确;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A中的“支持联合国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说法错误,排除;C中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相关内容,D与材料无关,排除。

13.(·浙江4月)近年来,我国政府倾力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加强国际反恐和执法安全合作;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架桥铺路,紧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这些外交工作有利于

①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②建立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维护各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C

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有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①说法正确;加强国际反恐和执法安全合作等等措施,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③说法正确。②的说法夸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故排除;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而非维护各国国家利益,④说法错误。本题选择C选项。

14.(·江苏政治)《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墨子》云:“义,利也。”我国将外交实践与传统智慧相结合,强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

③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

本题考查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强调主权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强调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②不符合题意。“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③不符合题意。①④符合题目主旨,选B。

15.(·新课标Ⅱ文综)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多名代表参会,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多项具体成果。中国成功举行高峰论坛

①强化了以和平发展为特征的结盟伙件关系

②标志着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展示了多极化趋势下共同发展的新成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D

此题考查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中国成功举行高峰论坛以及达成的一系列共识表明我国积极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多极化趋势下共同发展的新成就,③④正确;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结盟,①中“结盟伙件关系”说法错误,排除;②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本题选D。

16.(·新课标Ⅲ文综)60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消除本国贫困的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与人权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多亿元人民币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多万人次,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

①积极履行了应尽的国际责任

②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③意在展示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④体现了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

本题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中国在致力于消除本国贫困的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与人权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履行了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的宗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世界多极化,②不符合题意。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的目的不是展示自己的综合国力的强大,③错误。故选B。

17.(·河南省高三三模)面对新冠疫情在多国多点暴发的严峻形势,各国应加强团结与合作,共克时艰。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和践行者,坚守道义、尽己所能,向8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人员物资援助,分享抗疫经验。这说明

①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②全球抗疫推动世界各国形成了紧密利益同盟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已真正拥有了话语主导权

④各国共克时艰有利于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

面对新冠疫情在多国多点暴发的严峻形势,各国应加强团结与合作,共克时艰。这说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和践行者,坚守道义、尽己所能,提供人员物资援助,分享抗疫经验。这说明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②错误。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但不是拥有话语主导权,③错误。故本题选B。

18.(·山东省高三)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习近平向各国分享了宝贵的抗疫经验,提出向需要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抗疫设备和物资援助,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呼应和高度评价。这表明

①全球已经形成合作治理的价值共识

②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③共同利益是各国参与国际卫生健康合作的出发点

④中国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的决心和担当得到广泛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D

该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①。习近平提出向需要的国家提供抗疫设备和物资援助,呼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佑护人民生命和健康,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呼应和高度评价。这表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的决心和担当得到广泛认同,②④正确。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前提与基础,各国参与国际卫生健康合作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③错误。故本题选D。

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二模)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引发激烈竞争;经济格局的“南升北降”带来国际力量对比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大国博弈驶进未知水域;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相适应……面对世界大变局,中国当前应该

①把握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②搭建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调整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推翻已有的国际规则,实现全球治理体系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

面对世界大变局,中国当前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搭建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①②符合题意。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错误。推翻已有的国际规则说法错误,排除④。故本题选A。

20.(·天津高三二模)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无论是主场外交舞台,还是在多边、双边外交场合,中国始终不遗余力,用务实行动,向各国展示合作共赢的中国立场,为世界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我国通过“主场外交”可以

①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

②实现互利共赢的外交目标,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③提供合作平台,推进全球政治一体化进程

④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优化国际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B

我国通过“主场外交”可以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优化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①④符合题意。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互利共赢并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②错误。推动全球政治一体化进程说法错误,故排除③。故本题选B。

21.(·新课标全国卷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毫不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并发表《携手抗议共克时艰》讲话,倡议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全球疫情防控,事关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

本题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抗疫举措、成果及对世界抗疫的贡献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设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根据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考生可运用时代背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时代背景角度:阐述时代背景(本题关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可知: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必须协力抗疫、共克时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②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角度:由材料信息可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可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全球疫情防控,事关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③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角度: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对世界抗疫具有积极作为,这启示我们: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lyjd/18459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