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

总书记考察辽宁一周年系列述评开放再升

发布时间:2021/8/7 11:16:08   点击数:

辽报君

辽宁日报新媒体中心

  

  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考察,并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再次为东北、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开方、指路引航。

  辽宁日报推出系列述评文章,全面回顾我省一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现我省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喜人成绩。

  今日推出系列述评第五篇——《开放再升级打造新前沿》。

  文章说,去岁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为辽宁的开放发展指明方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浩瀚的海洋,联结着世界。   辽宁,背靠大东北、毗邻黄渤海、通衢东北亚。   俯瞰大连港,航线密布,铁路贯通。从这里出发,中欧班列源源不断,穿越大陆;远洋货轮劈波斩浪,通达世界。   眼下,新组建的辽宁港口集团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目前外贸航线网络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   开放大潮,浩浩荡荡;拓海开洋,丝路帆远。航行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海上,“辽宁号”经济航船聚合澎湃之力奋楫争先,全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思想如炬,照亮航程。   扩大开放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抉择。   去岁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为辽宁的开放发展指明方向。   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因为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而昂扬激越。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扩大开放范围、拓宽开放领域、加深开放层次、破解开放难题,世界舞台上的“辽宁声音”愈发响亮,世界图景上的“辽宁印记”更加清晰。

  

在世界浪潮中把握“辽宁机遇”

  读懂这一年辽宁的开放,需要聚焦思想的深度。

  到过辽宁的人,总会为其漫长海岸线的壮阔而感叹!

  涛声阵阵,恰似历史的回声。作家祝勇在《辽宁大历史》中写道,“作为中国大陆向太平洋伸出的一只耳朵,辽宁最早探知了来自海洋的消息。”

  诚如所言,开放优势,辽宁与生俱来、得天独厚。

  辽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门户,具有全面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

  改革开放四十载,“家底厚”的辽宁,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积累了深层次问题。

  新时代到来,辽宁怎样把优势条件、丰实资源、历史遗产转化成振兴发展的新契机?

  新形势下,如何定位开放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坐标?这些是辽宁必须回答的重大命题。我们的开放意识、理念、思路和方法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时与势总体有利,我们必须锻造提升把握机遇的能力。

  回首来时路,辽宁每一轮大发展大飞跃,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得益于对历史性机遇的准确把握。

  踏上新征程,“机遇”以全新的内涵进入我们的视野。

  这个机遇,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时刻挂怀与倾力支持,辽宁振兴之路方向越发明晰、动力愈加强劲。

  这个机遇,来自于辽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保持着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

  这个机遇,来自于“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辽宁开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运用机遇的能力决定着机遇的价值。

  认清资源禀赋、时代使命、机遇挑战,辽宁把自身发展放到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坐标中去思索、谋划,将一个个中央决策转化为“辽宁作为”。

  顶层设计如同“导航仪”“牵引机”,能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野障碍,引导开放沿着科学路径前行。

  去年,我省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立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的总体战略。随后不久,“辽宁开放40条”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时代辽宁对外开放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我省还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的实施意见》《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扩大开放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保障。

  一年来,一系列事关全局、剑指未来的顶层设计密集出炉,吹响了全方位建设开放辽宁的时代号角。

  越努力,越幸运。机遇又一次垂青于奋斗者,党中央对辽宁提出了新要求,给予了新期待。

  今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当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东北亚经贸合作打造东北开放新前沿实施意见的制定,明确提出要围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统筹平台、投资、贸易、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同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建设中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大门户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开放将会成为辽宁更强劲的引擎、更强大的支撑。

在共建“丝路”中展现“辽宁作为”

  读懂这一年的辽宁开放,需要拉伸视野的广度。

  一段段穿行于世界的里程,标记着辽宁企业勇闯天涯的坚实足印。

  寒来暑往,四面八方——

  跨越浩瀚的印度洋,产于抚顺的琥珀卖到了波兰。始建于年的中国第一家煤精、琥珀雕刻作坊抚顺“双和兴”踏上了欧洲之旅。

  走进南美大陆东北角,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全力推进苏里南四期道路项目建设。

  奔赴东南亚的越南,本钢集团板材信息化中心3名技术人员完成某高炉工程项目控制系统的编程调试工作,实现了技术出口。

  ……

  多少光荣与梦想,在行走的途中闪闪发光。辽宁品牌、辽宁制造、辽宁标准,登上“一带一路”这艘远航渡轮,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摸清底数、明晰特色,理性务实地找准地方发展优势,才能把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从而释放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我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全力把辽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中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大门户。

  6年历程,站在更深远的历史时空下观察,两条纵贯东西、跨越南北的弧线,已经联通起辽宁与世界,更搭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

  认识提升,行动升级。这一年,如何在国家布局中更好体现“辽宁担当”,我们不断作出积极探索、努力尝试。

  宏阔的丝路蓝图上,辽宁正在全力打造“一体两翼”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体”,是建设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一年来,我省制定了总体方案,以东北亚和中东欧国家为重点,沿“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拓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探索实践六项重点试验任务,谋划推进个合作项目,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辽宁的创新实践。

  “两翼”,一是建设中国—中东欧“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去年以来,我省印发实施总体方案,接任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中方主席省,又成功承办了第五次工作组会议,明年还将承办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二是建设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我省进一步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产业对接,深化经贸往来,积极参与构建东北亚经济圈。

  一年来,三大平台开局良好,进展积极。

  今年4月,辽宁6个项目纳入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年和今年上半年,辽宁与东北亚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亿美元;与中东欧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7.24亿美元。

  顺势而为、奋发有为,“一体两翼”,正在不断释放新动能。

在体制变革中释放“辽宁红利”

  读懂这一年辽宁的开放,需要   开放与改革,正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从来就是协调统一、互促互进的关系。

  “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其中一个重要考量是对内形成倒逼作用,促进东北加快全面改革,开创改革新局面。”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资深学者常修泽说。

  辽宁越来越开放的鲜明态度与扎实举措,为改革带来了更多的新鲜空气和助推力。

  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掘进机”、开放的“破冰船”、国家的“试验田”,是世界观察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窗口。

  一年来,这片试验田里,辽宁以制度创新为“种”,更为精心地深耕细作,悉心管护,收获硕果,并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沈阳片区不断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据统计,片区户均办税时间节省60%以上。

  大连片区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进一步提高了片区内北良港的粮食周转效率。初步预计,这一举措实施后,北良港每年可增加中转收入2.4亿元。

  营口片区将船舶按照安全管理风险进行分类分级,提升船舶事中事后现场监管能力。初步预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0多万元。

  一连串“首创性”探索,创造了诸多值得借鉴的“辽宁经验”,推向全国各地。大连片区“保税混矿”监管创新等4项创新,被列入国家第四批和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沈阳片区国有企业“内创业”等国资国企改革案例,入选国家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不只国内,一年来,属于辽宁的“高光时刻”频繁上演在更加宏大的舞台上。

  刚刚过去的夏天,世界的“聚光灯”,不约而同投向辽宁。

  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一天之内,总投资亿元的16个大项目在大连集中签约落地。“辽宁磁场”引发热议。

  实际上,更多的投资者正以战略的慧眼、卓越的胆识,加速将决胜未来的筹码布局于此。

  宝马、欧士力增资扩产,恒大、万达、万科、华润扩大版图,华为、阿里、腾讯、京东抢滩登陆……

  资本择良木而栖。他们的共同选择,恰是源于新变革中释放出的“辽宁红利”。

  一年来,辽宁重点再聚焦、重拳破沉疴,又一批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的关键改革在我省落地。取消调整省级行政职权项,项证照实现即办即给,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新增减税.8亿元,其中小微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20亿元。

  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机会更多,投资正在持续涌入。今年前7个月,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亿元,同比增长9.5%。

  更深层次的转变,在于思想观念的转轨。

  这一年,朝阳凌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凌源市万元店镇党委书记王树军平日里看得最多的就是金融类知识。

  “不学习不行!”在全省抓招商、抓项目、抓开放的背景下,这是各级干部最深刻的体会。

  “现在主要问题不再是‘投资不过山海关’,而是东北的干部思想和工作是不是真正‘过了关’。辽宁省委、省政府抓得好,经验值得总结。”常修泽在谈到如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时说。

  辽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辽报今日精彩

1、辽阳石化优化芳烃线月增效百万元

2、沈阳工业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3、铁岭前8个月出口增幅居全省首位

来源:辽宁日报新媒体编辑:张艺凡张春红王众心

辽宁省委授予27名同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他们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lyjd/1862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