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

长在马陵山的56种中草药,你见过它却不知

发布时间:2021/11/14 14:50:10   点击数:

马陵山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中草药十分丰富,根据老中医赵金星等人多年精心调查、研究、制作、试验,发现马陵山中草药共科,种,其中植物类科、种,动物类86科、种,矿物类药4种。

1、大蓟

大蓟,菊科、蓟属植物,蓟的全草或根,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大蓟产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夏秋采全草,秋季挖根,晒干,生用,亦用鲜品。能凉血止血,行瘀消肿。

2、小蓟

刺儿菜(学名:Cirsiumsetosum)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米至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药用。

3、山楂

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unge),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宽卵形,伞房花序,花白色,后期变粉红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花期5-6月,果期7-10月。果实酸甜可口,含丰富的维生素、山楂酸、柠檬酸、黄酮类等,能生津止渴,亦可入药,入药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功效。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辽宁、河南等地,盛产于山东泰沂山区。山楂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橙的三倍,而其所含的微量元素中钙、镁含量更是居各种水果之首。

4、苦楝皮

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或楝MeliaazedarachL.的干燥树皮和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5、女贞子

女贞子,别名女贞实、冬青子、蜡树、鼠梓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干燥成熟果实。该品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长6~8.5mm,直径3.5~5.5mm。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体轻。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易剥离,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具纵棱,破开后种子通常为1粒,肾形,紫黑色,油性。无臭,味甘、微苦涩。原生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北方不太寒冷的地方也有引种,在朝鲜南方、印度也有分布。

女贞子,是一味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的中药,可治肝肾不足、头晕耳呜、头发早白及两目昏糊等病症。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明目,清虚热。主治: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视物昏花,阴虚发热。

6、马齿苋

马苋菜(中文学名:马齿苋,马力苋、拉丁学名:PortulacaoleraceaL.)别名马齿苋,是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叶肥厚多汁,无毛,茎常带紫色,叶对生,倒卵状楔形;夏季开花,花小型,黄色;果圆锥形。多生于田野、菜园、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中国各地均有分布。马苋菜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可明目,可作兽药和农药;嫩茎叶可作蔬菜,味酸,也可作饲料。

7、马兜铃

马兜铃(学名:AristolochiadebilisSieb.etZucc),别名水马香果、蛇参果、三角草、秋木香罐,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马兜铃为多年生的缠绕性草本植物。生于海拔-米的山谷、沟边、路旁阴湿处及山坡灌丛中。喜光,稍耐阴,喜砂质黄壤,耐寒。适应性强。其根、茎、果实都称马兜铃,马兜铃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其茎称天仙藤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其根称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

8、木瓜

木瓜又叫海棠梨、铁脚梨,性温、味甘酸,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浙江,而以安徽宣州木瓜为佳。作为水果食用的木瓜实际是番木瓜,番木瓜产于华南及云南等地,称为番瓜、蓬生瓜、文冠果,未成熟者可作为蔬菜食用;成熟后可当作水果生食,又因有通乳之能,适宜产妇缺奶之人食用,故又称“乳瓜”。果皮光滑美观,果肉厚实细致、香气浓郁、汁水丰多,甜美可口、营养丰富,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万寿瓜”之雅称,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木瓜富含17种以上氨基酸及钙、铁等,还含有木瓜蛋白酶、番木瓜碱等。

9、木贼

木贼(拉丁学名:EquisetumhyemaleL.),别称: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接骨草、马人参等。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厘米。根状茎粗短,黑褐色,横生地下,节上生黑褐色的根。地睛茎直立,单一或仅于基部分枝,直径6~8毫米,中空,有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棱沟壑0~30条,粗糙。喜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主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药用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木贼味甘、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木贼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贮藏,药用炮制:除去枯茎及残根,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切断段。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

10、车前子

车前子(ChēQiánZǐ)又名车前草、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药名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山区平地均可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本品性味甘寒,入肾、膀胱、肝、肺经,功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为常用药材。

11、牛膝

牛膝为苋科牛膝属的植物。分布于非洲、俄罗斯、越南、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以及中国除东北外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米至1,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林下。牛膝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症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12、月季花

月季花(学名:Rosachinensis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13、石菖蒲

石菖蒲(学名:Acorusgramineus)属菖蒲科,又称九节菖蒲、山菖蒲、药菖蒲、金钱蒲、菖蒲叶、水剑草等,为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拔20米至米的地区,多生在密林下,花语是信仰者的幸福、仰慕的信。石菖蒲原产中国及日本,前苏联至北美也有分布,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花期为五月至六月,果期为七月至八月;根茎常作药用。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会产生强烈的幻视。

14、四季青

四季青又名红冬青、油叶树、树顶子,为冬青科常绿乔木,常生长于疏林中,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四季青树高可达12m,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5-15cm,叶片革质,边缘疏生浅锯齿,上面深绿色而有光泽,冬季变紫红色,中脉在下面隆起;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着生于叶腋外或叶腋内;核果椭圆形,长6-10mm,熟时红色,内含核4颗,果柄长约5mm。四季青根、叶均可制药,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活血止血等功效。

15、仙鹤草

中药名:仙鹤草;别名:金顶龙牙、龙芽草、狼牙草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生于荒地、山坡、路旁、草地。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的功效。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

16、何首乌

何首乌(学名:Fallopiamultiflora(Thunb.)Harald.),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

17、老鹳草

老鹳草:拼音:LǎoGuànCǎo,英文名:HERBAERODII/HERBAGERANII。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来源:本品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

18、白果

白果又称银杏、公孙树子,是银杏的种仁。除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之外,还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镁等微量元素以及银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营养丰富,而且对于益肺气、治咳喘、止带虫、缩小便、平皴皱、护血管、增加血流量等具有良好的医用效果和食疗作用。

19、白茅根

白茅根,中药名;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20、瓜蒌

栝楼(拉丁学名: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别名苦瓜(乐清)、吊瓜(温州文成)、老鸦瓜(温州)。栝楼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栝楼适宜温暖潮湿的气候,较耐寒,不耐干旱。主要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种子含脂花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

21、枸杞子

枸杞子(学名:Lycium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国内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果实称枸杞子,嫩叶称枸杞头,常见种类为枸杞,主要的药用种类为宁夏枸杞。枸杞有降低血糖[1]、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年8月,央视曝某些枸杞是用硫磺熏制的,长期服用容易伤肝。

22、茜草

茜草(学名:RubiacordifoliaL.)茜草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无臭,味微苦,久嚼刺舌。根于春秋二季采挖为佳,洗净鲜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备用。茎叶于夏秋季采割为佳,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备用。别名红丝线、小活血、拈拈草、茜草茎(茎叶的中药名)、红根。生于山坡、路旁、溪边、山谷荫湿处、村落丛林边、林缘灌木丛中。中国大部分省区有出产;亚洲热带地区南至澳大利亚等地也有。

23、茵陈蒿

茵陈蒿,又称因陈蒿、因尘、野兰蒿、细叶青蒿、绒蒿、婆婆蒿。主要产地为陕西、山西、安徽。茵陈蒿含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24、决明子

决明子,中药名。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25、地榆

地榆(拉丁学名:SanguisorbaofficinalisL.)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跟,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生长于海拔30米至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地榆也是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26、寻骨风

寻骨风,别名:穿地筋、毛风草、猫耳朵草、毛香、黄才香、猴耳草、白毛藤、烟袋锅、绵毛马兜铃,拉丁文名: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木质藤本;根细长,圆柱形;嫩枝密被灰白色长绵毛,老枝无毛,干后常有纵槽纹,暗褐色。叶纸质,卵形、卵状心形,顶端钝圆至短尖,基部心形,基部两侧裂片广展,边全缘,上面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灰色或白色长绵毛,顶端短尖,两面被毛与叶相同;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短而狭,外面密生白色长绵毛,内面无毛;檐部盘状,圆形,蒴果长圆状或椭圆状倒卵形,暗褐色,密被细绵毛或毛常脱落而变无毛,种子卵状三角形,背面平凸状,具皱纹和隆起的边缘,腹面凹入,中间具膜质种脊。花期4-6月,果期8-10月。

27、杜仲

杜仲又名胶木,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28、芜荑

芜荑是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UlmusmacrocarpaHance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药材呈扁平方块状。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有多数孔洞和孔隙,杂有多数纤维及种子。质地松脆而粗糙,易起层剥离。具特异的恶骚臭气。

29、芦荟

芦荟是一种百合科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多种,它是多年生百合科肉质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活性酶及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

30、玫瑰花

玫瑰花,一名赤蔷薇,为蔷薇科落叶灌木。茎多刺。花有紫、白两种,形似蔷被和月季。一般用作蜜饯、糕点等食品的配料。花瓣、根均作药用,入药多用紫玫瑰。玫瑰花又称徘徊花、刺玫花,每年4或5月花蕾将开时采集,用文火迅速烘干,烘时将花摊成薄层,花冠向下,使其最先干燥,然后翻转烘干其余部分。如晒干,颜色和香气均较差。入药以气味芳香浓郁、朵大、瓣厚、色紫,鲜艳者为佳。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脾二经,具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的功效。

31、皂荚

大皂角皂荚,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豆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皂角)能力强。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一种植物胶(瓜尔豆胶)是重要的战略原料;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2、辛夷

辛夷是中药材,又名木笔,主要是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紫玉兰(MagnolialiliifloraDesr.)或望春玉兰、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也可以指其他木兰属植物的花蕾。主产于中国河南、陕西等地。生用。

33、枇杷叶

枇杷叶(学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又名巴叶、芦桔叶(《中药材手册》)。原植物枇杷又名:卢橘(广东)。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有治疗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作用。

34、侧柏叶

侧柏叶,柏科植物(学名: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的嫩枝叶。为中药材,始载于《名医别录》。药材侧柏叶多有分支,小且长短不一,为鳞片状。颜色为红褐色。表面可见叶相互对生,断面黄白色。质地松脆、易被折断。气微香,味苦涩中药止血药的凉血止血药中的一种,有止血、乌须发、止咳喘的功效。

35、夜交藤

夜交藤属于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主治: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36、泽漆

泽漆,中药名。为大戟科草本植物泽漆EuphorbiahelioscopiaL.的地上部份。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入药。

37、泽泻

泽泻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等。属多年生沼生植物,高50-cm。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cm,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38、牵牛子

牵牛子(英文名:SEMENPHARBITIDIS.),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牵牛、朝颜花。为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蔓性缠绕草本花卉。蔓生茎细长,约3~4米,全株多密被短刚毛。叶互生,全缘或具叶裂。聚伞花序腋生,1朵至数朵。花冠喇叭样。花色鲜艳美丽。蒴果球形,成熟后胞背开裂,种子粒大,黑色或黄白色,寿命很长。花期6~10月,大都朝开午谢。质硬,浸水中作龟裂状胀破,内有浅黄色子叶两片,紧密重叠而皱曲。味辛、苦,有麻感。牵牛子适应性较强,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温和的气候和中等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

39、洋金花

洋金花(学名:Daturametel),别名闹洋花、凤茄花、风茄花、曼陀罗花。属茄科植物,是中医学常用的草药,但具有毒性,不能过量服用。白花曼陀罗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高30~cm,基部木质化,上部呈义状分枝。花单生于叶胶或上部分枝间;花梗短,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状,长4~6cm,淡黄绿色,称端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花冠管漏斗状,下部直径渐小,向上扩呈嗽叭,白色,三角形,先端长尖。洋金花多数生长于村边、路旁、荒地,在湿润向阳的土地较为常见。该花有可能原产自东印度或美洲,在北美洲视为观赏植物,而香港则称之为“香港四大毒草”之一。

40、核桃仁

核桃仁为胡桃核内的果肉,又名胡桃仁、胡桃肉。核桃为胡桃科、胡桃属植物,乔木,高达20~25米;树干较别的种类矮,树冠广阔;树皮幼时灰绿色,老时则灰白色而纵向浅裂;小枝无毛,具光泽,被盾状着生的腺体,灰绿色,后来带褐色。核桃皮毒性较大,可入药,治疗皮肤脓疖等。

41、鸭跖草

鸭跖草,拉丁学名:(Commel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lyjd/18701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