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人口种族 >> 强烈要求复办华侨中学高中部
东莞市委、市教育局:
我们是一群分布于海内外的东莞市华侨中学校友,包括曾经在侨中工作的教职员工。
知悉侨中年迁校之后即被停办高中,当时侨中三位创办人唯一仍在世的官井头华侨邹倩夫从加拿大回来,曾在迁校庆典期间对停办高中提出质问和抗议,一直没有得到市、镇当局的满意答复。年,邹倩夫老先生就带着这个遗憾离开了人世。五十年代侨中主要捐资者,油甘埔村的张友权,是当时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侨中开办的庆功典礼上,由于高兴激动,刺激心脏病突发身亡。可以说,东莞市华侨中学的创立,是用华侨先贤的心血和生命换来的!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凤岗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从清朝开始凤岗人就陆续迁出海外,遍布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现共约有三万多人,如今凤岗仍随处可见当年华侨回乡的碉楼(约座)。凤岗的官井头、油甘埔、三联是革命老区,当年不少华侨放弃在国外舒适的生活参加东江纵队等抗日队伍,抗战烈士有苏里南华侨张法兴、牙买加华侨李查理、马来西亚华侨张鸿藻和赖宪章等等。
凤岗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爱国爱乡,纷纷回乡捐资办学、赈灾济困、修路修桥、投资兴业等,对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华侨中学创建初期到年四十年间,世界各地凤岗籍华侨以及港胞、乡亲等共计多人为侨中建设争相解囊。共有个企事业单位、华侨港胞和社会热心人士为侨中兴建新校捐资余万元,为侨中新校顺利竣工投入使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顾五十年代初,刘其章、邹倩夫、李幼(都是凤岗人),鉴于凤岗学子到外地上学的艰辛,决心创办一所属于凤岗人自己的全日制中学。因此到处奔走呼吁,利用众多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优势,发动捐款捐资,最初因陋就简,从油甘埔的仕麟学校开始,之后一路筚路蓝缕,一砖一瓦全由全校师生肩挑背篓,蚂蚁搬家地从几公里外的南岸村砖窑运往凤岗圩建校,三年才建成。个中艰辛,老一辈的华侨和师生最清楚。所有费用,主要由侨乡凤岗、清溪、观澜的海外侨胞募捐。
创校之初,请来赖湘和刘其章担任校长和教导主任,他们是早年香港达德学校培养出来的高材生。(赖湘校长后来成了《东莞日报》的创办人。)他们对教育充满热情,礼贤下士,求才若渴,在当时东莞县教育局、侨办、统战部及全社会的重视和全力支持下,最终求仁得仁,请来魏先求、吴剑华、何齐飞、谭卓平、黄秀萍、陈颖辉、刘达中(后任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等一流的中学教师。
虽然草创,年第一届高中毕业一个班,就有七人考上大学,在东莞一般中学中名列前茅(东莞中学、石龙中学除外),可谓创下奇迹。
随后文革十年对教育的破坏,可想而知,侨中不能幸免。但仍为侨乡培养了不少人才,为改革开放后侨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东莞市前妇联主任黄碧莲,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邓耀辉、苏里南侨领张丰年等,就是文革中从侨中毕业的。
侨中由世界各地华侨和港澳同胞创办,虽后因体制问题转为公办,但不能因此而抹杀广大华侨的努力和华侨中学曾经的辉煌。据说,如今停办高中的理由,是因为近年华侨高考升学率低,本地家长把子女转往外地升高中而不报考侨中,侨中教学质量下降,就读者多为外来工子女云云。如此停办理由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只能证明有关部门不负责任,忽视凤岗侨乡,眼光短浅,贻误凤岗侨乡子弟的未来。升学率低,侨乡子女不愿报考侨中,这不是当地孩子的问题,恰恰是反映有关政府部门轻视教育,忽视侨中,没有为侨中配备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没有配备优质师资,令到生源流失,教学质量下降。教育局和镇政府应负主要责任。
现在凤岗的学生升读高中,环境是非常困难和颇受歧视的。学生必须要到外镇甚至外县就读,他们寄宿于学校,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杂费等,就增加了家庭经济的不少负担,更何况外地学生必须要有比本地学生更优异的成绩才被招收。所以凤岗学生到外地就读,就必须承受更多的心酸和艰苦。再加上家庭经济的压力,使他年轻的心灵过早地饱受社会上不公平的折磨,造成许多的孩子无心向学,甚至辍学。这是我们所担忧的,毕竟他们都还年轻啊!他们是未来的社会主人,孩子们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对于砍掉侨中高中部,凤岗人民早已怨声载道,海外的侨胞闻之更加义愤填膺,因为这是华侨先贤用金钱与生命建立起来的一所知识殿堂,用于支援家乡的教育事业,培养家乡的学子成材。数年来,凤岗人民、海外侨胞以及前侨中海内外的校友们一直议论纷纷,一致认为必需重办华侨中学高中部。让一些经济有困难的凤岗学生能就近上学,免却奔波之苦。
文革后期,凤岗人口只有一万七千人,侨中仍可开办高中,而且每级(届)有两个班。如今凤岗人口暴增至四十多万,却不能开办高中,这岂非咄咄怪事?如果责怪侨中学子多为外来工子女,原籍学子生源少,这只能反映有关政府部门眼光短浅,心胸狭窄,本位主义严重,没有全国一盘棋的全局观念。
如果为追求升学率和排拒外来工子女而停办高中,这更有违国家的教育路线和政策,有违中国传统有教无类的思想,这将为侨乡的未来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广大侨胞及港澳同胞对此非常痛心和失望,也极大地伤害了华侨爱国爱乡的热忱和感情。
凤岗是客侨之乡,客家民情风俗是一个现成的历史品牌(包括碉楼、客家山歌等),“侨乡”更是一个好品牌,可以做大做强。市、镇政府都应认真重视华侨工作,尊重华侨意愿,为侨乡保驾护航!这对侨乡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际影响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们强烈要求东莞市政府和教育局,尽快恢复侨中的高中招生和教学,强烈要求把华侨中学纳入市直管,级别相当于东莞中学,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恢复侨中昔日的好成绩,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校风,成为当地学子和海外学子都向往的地方!
相信以东莞市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视野应该可以办到。殷切希望东莞市政府认真正视凤岗的民心、侨心,使我们美好的愿望早日成为现实!
东莞市侨胞、港澳同胞暨华侨中学历届校友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办法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rkzz/1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