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人口种族 >> ldquo碳中和rdquo对焦化
▍一、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二、为什么要“碳中和”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已经日益频繁和恶劣。以-年这年的平均温度作为基准,21世纪以来,全球温度加快攀升,目前已增温近1度,气候变暖趋势确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如果现行碳排放持续,将导致2年全球平均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上升3.4℃-3.7℃。
图1:全球变暖已成气候趋势
温度的持续上升将带来更高的降水量、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和生态平衡的不可逆破坏。一旦到达气候临界点,生态环境变化将不可逆转。关于气候临界点极端风险的研究表明,全球升温带来的影响并不是渐进、温和、逐渐累积的,而往往是不均衡、非线性、甚至是激烈的。当升温到一定程度,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一些临界点将被触发,引发难以预测、不可逆的突变和持久的影响。气候临界点的不可逆性和难以预测性将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不可预知且颠覆性的改变。目前,全球已识别出了9个气候变化临界点
1.亚马孙热带雨林经常性干旱
2.北极海冰面积减少
3.大西洋环流自年以来放缓
4.北美的北方森林火灾和虫害
5.全球珊瑚礁大规模死亡
6.格陵兰冰盖加速消融
7.永久冻土层解冻
8.南极西部冰盖加速消融
9.南极洲东部加速消融
▍三、“碳中和”概念的沿革及发展
90年代以来气候治理及减少碳排放在国际上频繁提及与讨论。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次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并且确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即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上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年《京都协议书》签署,这是首个以法规形式设立具体减排种类、时间和额度的协议,并提出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的“排放权交易”。但是,美国和加拿大以“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为由,于年和年先后退出了《京都协议书》。
年12月《巴黎协定》通过,其长期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测算,若要实现《巴黎协定》2℃控温目标,全球必须在年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又称“碳中和”)。年9月3日,中国正式加入《巴黎协定》。“碳中和”当前已成为大势所趋。
▍四、全球“碳中和”实现现状
目前全球仅有2个国家(苏里南、不丹)实现了“碳中和”目标,有11个国家已立法来确保其在未来实现“碳中和”。年3月4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第一部《欧盟气候法》,并将“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纳入法律之中。除此之外,还有15个国家将“碳中和”纳入了国家战略。美国总统拜登在其新能源基建计划中也提出将于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习总书记首次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金砖领导人会议、巴黎和平论坛、G20峰会、达沃斯论坛上也多次强调中国的“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这一议题也成为了近期“两会”的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rkzz/18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