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中和概念
碳中和是指社会经济体及居民等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进行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当前全球正经历能源转换的第三次革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世界能源结构已发生过两次转换,第1次转换实现了薪柴向煤炭的能源革命,第2次转换实现了煤炭向石油、天然气的能源革命,当前正在经历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第3次重大转换。按照能源发展规律,能源形态从固体(薪柴与煤炭)、液态(石油)向气态(天然气)转换、能源中碳的数量从高碳(薪柴与煤炭)、中低碳(石油与天然气)向无碳(新能源)转换。
二、全球现状:化石燃料消费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
从各国碳排放看,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前5名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亚洲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日本,美洲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巴西,欧洲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俄罗斯、德国和英国,非洲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南非、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大洋洲的碳排放主要来自澳大利亚。
从能源结构看,化石燃料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年以来,煤炭消费一直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第1大来源。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分别占总排量的45%、43%、22%。电力行业是最大的碳排放行业,占总排量的38%,其次为交通、工业和建筑等行业,分别占总排量的24%、23%和9%。
三、碳中和:中国不是孤例
占全球碳排放量65%的国家开始碳中和。碳中和已成为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的讲话,当前占全球GDP75%、占全球碳排放量65%的重要经济体开始实践“碳中和”目标。其中,苏里南共和国和不丹已经实现碳中和,瑞典、英国、法国等6个国家通过立法承诺碳中和,欧盟、加拿大、韩国等6个国家及地区正在制定相关法律,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承诺实现碳中和。年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时间节点。
四、碳中和实现路径之一:能源转型
1.能源转型包括供给侧和消费侧
能源供给侧: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电力(光伏、风能、水力)、核能、零碳氢能、可持续生物能。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新能源占比偏低。国内仍以煤炭消费占比最高为57.7%。碳中和进程中,需要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占比。目前,不管是全球还是国内,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然偏高。
能源需求侧:即能源的利用端,电力、交运、工业和建筑等行业是能源消费最主要的几个领域,亦是碳排放的大头,因此,需要在这些领域进行减碳或消碳。以交运行业为例,随着中产阶层人口增多,汽车保有量翻番,能源消费亦随之翻番。各国政府日益提高对推动交运行业向低碳方向发展的支持力度,如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碳中性交通工具及相关基础设施,而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的关键是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对应到设备端,锂电设备将充分受益。
2.成本持续下降推动新能源占比提升
技术变革推动新能源成本持续下降。近年来,全球能源技术变革显著加快,其中光伏和风电等成本大幅下降,据IRENA报告,自年以来,年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下降82%、47%、39%和29%。根据能源局的测算,在年-年间,光伏电度的平均成本价格会从每千瓦时0.43元下降到每千瓦时0.32元,届时,其价格将会低于煤炭发电的电度成本价每千瓦时0.36元。
年全球新能源消费占比有望达到60%。随着成本的下降,新能源的价格逐渐达到并低于化石能源,其装机容量快速提升,据IRENA报告,—年光伏发电量从32TWh增至TWh,年增幅达到%;风力发电量从TWh增至TWh,年增幅达到45%。预计年后,新能源成本基本低于化石能源,—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到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分别占4%、14%、22%、60%,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新能源将成为主体能源。
3.年全球光伏和风力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一半
新能源主力军中以太阳能和风能消费占比最大。根据《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_邹才能》,预计到年,几乎所有亚太市场可实现光伏、风能发电成本低于煤发电。预计到年,新能源发电可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的80%,其中光伏和风力发电量累计占比超过一半。中短期看,根据中泰电新组预测,光伏领域,-年全球光伏需求分别为、、、GW,CAGR为19.8%;风电领域,-的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分别为74.6、75.2、78.9GW,将呈现周期性复苏。
从国内看,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经历只仅有30年,而欧盟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为60~70年,缓冲时间是中国的2倍。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动力更大,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底,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总容量超过5.3亿千瓦。根据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提出的目标,到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年CAGR约为8.5%,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