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人口种族 >> 一个把和平之声从南京传向世界的姑娘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全国百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名录。曾在我馆做过紫金草志愿者的姑娘范梓欣,从-学年全国6万名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获得者中脱颖而出!
在《人民日报》专版刊登的优秀代表风采展示中,范梓幸的的介绍是这样写的:担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双语讲解员,并代表纪念馆赴波兰交流,获波兰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十大感谢人物”称号。
范梓幸在南京河海大学攻读英语专业
课余时间
她来到我馆做双语讲解志愿者
国家公祭期间
她曾为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会长阿门特当翻译
还曾前往波兰奥斯维辛作为国际志愿者交流学习
给当地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
将和平的声音从南京传向世界??向世界讲述和平之声年,在河海大学读大一的范梓幸加入了我馆紫金草志愿者队伍,成为一名英语讲解志愿者。至今,范梓幸还记得第一次带队外籍参观者时的情景,“当时我要在一周时间内把万字的英文稿翻译成多字的中文,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除了上课,便是在查阅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翻译。我还提前去纪念馆记下所有讲解点位,记下所有专有名词。”除了讲解服务,范梓幸还兼任纪念馆口译工作,参与了多期我馆国际和平学校活动,全程为留学生们讲解、翻译。范梓幸为外国观众讲解年,在国家公祭活动期间,她接待了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会长阿门特。范梓幸为阿门特做翻译之外,还和他分享在纪念馆的志愿者生活。阿门特对她说:“小姑娘,你做得很好,谢谢你!正是像你这样的一个又一个志愿者的奉献,推动了全球和平事业的发展。”范梓幸深受鼓舞。4年来,她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西班牙、苏里南、老挝等上百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和参观者,逐渐成为纪念馆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一员。范梓幸接待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学团传播和平的脚步走向国际年,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馆长彼得·菜温斯基来到南京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在此期间,范梓幸负责奥馆馆长口译、接机、送机等工作。馆长对这位美丽的姑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年7月,奥馆馆长向范梓幸发出邀请,邀请她作为国际志愿者,前往波兰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进行为期3周的实习交流。在此期间,范梓幸在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各个部门学习历史、场馆运行管理等知识,还参与了维护部门许多工作,出色完成了多项文物整理工作。范梓幸在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奥斯维辛馆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开设一个专题讲座,介绍南京大屠杀历史以及纪念馆的各类纪念活动。3周里,我争分夺秒准备讲座内容,梳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作为一位年轻的女学生,范梓幸坦言,“每天沉浸在两场二战期间惨绝人寰的惨案中,非常压抑,甚至在电闪雷鸣的夜晚还会失眠,难忍巨大的悲痛。”这种深切的共情,也出现在范梓幸的讲座现场,“年8月13日,在离开奥斯维辛馆前一天,我为该馆近百名工作人员、讲解员、志愿者做了讲座。”她回忆,考虑到波兰人对中国历史可能欠缺了解,在长达3小时的全面讲解中,范梓幸从世界近代史入手,从国际局势至中日关系,希望为听众尽可能完整地还原这段历史。范梓幸为奥斯维辛馆工作人员做讲座
“因为和南京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很多波兰友人表现出强烈的共情,尤其是我讲到南京大屠杀具体过程时,有人眼眶红了,有人泪流不止……”范梓幸说,这次交流拉近了两个纪念馆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两个民族之间的距离。
那段日子,范梓幸的心理压力有点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两段大屠杀的历史交织在脑海。但同时,她真切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我想告诉更多的人,和平多么珍贵。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不要以为战争离我们很远,这两段大屠杀也就仅仅发生在几十年前。”范梓幸认为,加强灾难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去年7月,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进行年度人物表彰时,范梓幸成为奥馆十大感谢人物之一,在奥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rkzz/18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