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旅/世界思/人生
读中国
苏州
25August
烟雨朦胧的古城,描画着江南城市的绰约风姿。风雅现代的新区,显露着摩登都市的鎏金繁华。吴越山水温存,吴侬软语酥入骨髓。粉墙黛瓦静谧,姑苏美人婀娜生姿。苏州是繁花似锦的红尘富贵风流地是温柔恬静的小桥流水百姓家在这个千城一面的时代烟雨朦胧的古城描画着江南城市的绰约风姿风雅现代的新区显露着摩登都市的鎏金繁华吴越山水温存,吴侬软语酥入骨髓粉墙黛瓦静谧,姑苏美人婀娜生姿苏州的钟灵毓秀苏州的精致风情大抵中国城市中无人能出其右千百年来一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写尽了中国人对它的向往
可园门厅,四时风雅01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部东依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枕长江,南接浙江,紧邻杭嘉湖是苏南门户,上海咽喉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更是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宝地
富庶江南的中心腹地
亿万年前整个长三角都还是一片汪洋燕山运动使陆地褶皱隆起形成一系列山丘和断裂此后海水逐渐褪成海湾沧海桑田,陆地生长长江、钱塘江的泥沙不断冲积三角洲向东延伸泥沙淤积成坝将一片海面围堵成湖泊经过河水和雨水的冲刷稀释海水逐年脱盐淡化于是便有了明珠般的太湖太湖边诞生了明珠般的苏州
太湖湖泊面积.8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曾经的一湾海水吞吐潮汐纵使千百年过去今天苏州辖境内依旧水网密布2万余条河道纵横交错多个湖荡星罗棋布超过40%的地表被水域覆盖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马可·波罗赞誉苏州为“东方威尼斯”
山塘河
古城西隅,三万顷太湖一望无边地势低平,古称“平江”万顷湖光连天,渔帆鸥影点点湖水烟波浩渺,万般柔情天目山脉连绵至此也变得平缓下来只有低山丘陵零星散布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市内最高峰穹窿山也仅有米虞山、玉山等孤丘矗立于江湖之间的平原上古城西南的天平山泉清石奇,枫林遍布深秋时节,似珊瑚灼海,红霞万丈
天平山,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发源自太湖的河流一路蜿蜒流淌北泄入江,东进淀泖娄江、松江、东江自北向南依次排列人称“太湖三江”
独墅湖,北连娄江,南接吴淞江
地势一马平川水流自然平缓涓涓细流遇到洼地小者为塘、大者成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如同颗颗珍珠串起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
阳澄湖晚照
来自海洋的季风吹拂大江大湖调节气候苏州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春夏之际,烟雨连绵不绝,水汽萦绕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加之丘岭起伏,土壤适宜洞庭东山,三面环水,盛产好茶不得不说是天地造化对吴地独有的宠爱“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既得大自然馈赠,世代苏州人在东西山开发茶园
除了茗茶,苏州更是鱼米之乡素来“苏湖熟、天下足”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菇、荸荠、莼菜、菱角“水八仙”地方特色鲜明,享有盛誉杨梅、枇杷、蜜桃等水果亦是汁甜味美,口感上乘江鲜湖鲜肉质细嫩,闻名遐迩太湖三白、长江刀鱼、阳澄湖大闸蟹让无数食客趋之若鹜
阳澄湖蟹田
山水相依,风景旖旎物产丰饶,人杰地灵造就了“天堂”苏州的百世繁华02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水道纵横交织湖塘星罗棋布利农耕,兴交通地形据“三江五湖之险”低山丘陵又可御敌防洪是建都筑城的上佳选址这块令人向往的江南繁华地却并非天生而成海侵时期,苏州尚为“洼地”泥泞稀松,湖沼遍布经常海水倒灌,洪水滔天
太湖湿地国家公园
0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避位让贤从岐山千里南奔来到荒芜的江东带来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他被当地越人拥为首领,建立勾吴国但由于当时苏州一带水患频发勾吴民众主要活动于地势较高的无锡梅里直至吴王诸樊时同为“泽国”的楚国传来治水技术吴人逐步南迁不断治水围田、开垦荒地用双手与自然“抢地盘”
美人腿风景区
公元前年,吴王阖闾继位大夫伍子胥奉命修建都城在太湖以东的广阔平畴间构筑起一座气势雄伟的城邑名“阖闾大城”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理念理水为河,垒土为坊建有水、陆城门各八个胥、盘、蛇、匠、娄、齐、平、阊引进八条河流,贯通全城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生态城市也诞生了年从未迁址的苏州古城
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
祖先们通过对环境的改造打造出一片水网纵横的沃野“蘇”有草、有鱼、有禾象征鱼米之乡吴王便用“姑苏”为自己的城池冠名城西的灵岩山也改名姑苏山一首《枫桥夜泊》让姑苏之名流传千载是带着人间烟火的雅致称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
吴越之争,勾践灭吴苏州并入越国战国时,越王为加强对吴地的控制再次迁都苏州后越亡于楚,吴越之地尽属楚囯楚相春申君黄歇被封于江东苏州遂成为春申君封地待到秦始皇横扫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吴地设会稽郡郡治在吴县,即今之苏州东汉末年,纷争乱世孙策平江东、领吴郡,并以此为都城北方流民为避战乱南下人口增加,手工业进步江南日渐繁盛作为都城、治所的苏州占尽先机从两汉至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慈云寺和禹迹桥隋唐时期,苏州已相当繁荣水稻培育不断优化,粮食高产“原田腴沃,常获丰穰”也正是自隋朝始,撤郡建州因姑苏山而改吴州为苏州此为苏州得名之始这座城的命途也迎来了转变
同里古镇
隋炀帝开通江南运河凭借这条黄金水道丝绸、稻米运往全国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苏州成为东南沿海水陆交通要冲南北货物在此集散甚至远涉重洋,沟通内外政治地位上升,经济稳步发展苏州的城市空间形态也在进化水陆相邻,河路平行水陆双棋盘格局逐渐成型“城中大河三横四直,郡郭三百余巷”至唐中叶苏州“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已成为仅次于国都的第二大城市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唐末五代乱世钱谬、杨行密、孙儒先后夺取苏州十余年间,吴城八次易手,遭祸甚酷太平兴国三年,吴越纳土归宋北宋政和三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故苏州又有“平江”之称南宋立国江南苏州社会经济更得天时地利范成大《吴郡志》有载“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可见这一时期,苏杭富庶实甲于天下
平江图碑
元末明初,时局动荡苏州府望族在群雄争霸中力挺张士诚并且,工商业氛围浓厚的苏州商家巨子众多和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价值观相差巨大于是明太祖建朝后下令强逼苏州名门氏族外迁填充到贫困的江淮一带以图分散张士诚残部的势力同时让皖北、苏北尽快恢复生产《明史》中明确记载从洪武元年到永乐十五年的半个世纪里苏州人扶老携幼北迁凤阳、淮安等地共有18次之多
拙政园,踏雪寻梅
尽管在明初备受朝廷冷眼但区位优势突出的苏州注定不会沉沦富饶的太湖平原,植桑养蚕盛行有最精湛的丝织、染整技术得一时风气之先苏州的手工艺品质量最为精良品种最为丰富宫廷皇室所用衣料器物多出自苏州
苏州织造局,与江宁(南京)、杭州并称“江南三织造”
同时,在陆运不发达的明清两代大运河是钱粮运输的动脉作为抵达杭州前的最重要中转站苏州很快恢复元气那些出走的富家大户留下的空白也逐渐被新兴的各地商人工匠填补到清康熙年间又是“郡城之户十万烟火”运河两岸,商铺鳞次栉比“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此时苏州已初具大都会气象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活豪奢放逸《红楼梦》开篇说“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巢林笔谈》亦有记“天之生财,未尝靳之,而亦未尝不惜吴俗奢靡为天下最,暴珍日甚而不知返”
从清人徐杨所绘《姑苏繁华图》中,得见明清苏州的盛世风采/Wikimedia
然而物至则反鸦片战争,海洋文明强势地击碎国门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交通方式海船运力更大,铁路速度更快运河作用减弱,渐被取代那些有港口、有铁路的平原城市在近代化浪潮中迅速崛起而依赖内陆水运的苏州不免失意其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原本发达的财富基础古城繁荣的商业街市遭受严重损毁,退化为战争堡垒在繁华大上海的映衬下更显黯淡
虎丘云岩寺塔03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清末,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年,张之洞任命陆润庠创办苏纶纱厂成了苏州民族工业的基石也是在这一年,苏州开埠因苏州靠近上海,水系通达外商、华商纷纷开辟苏州航线发展内河航运业东至上海,南达杭州西过无锡、常州抵达镇江北经常熟接长江年,沪宁铁路开通苏州境内有了第一条铁路加强了苏州与沿线城市的联系年,苏嘉铁路通车江浙之间运输时效大大提升给这座城市又一次带来生机
沪宁铁路开出第一趟列车,摄于年今天的苏州火车站
轮船公司选择码头众多的阊门作为停靠点铁路由城北经过车站与城区间的阊门成了人流货物的中转枢纽曾被战火摧残的阊门商业街再次繁盛首先是旅社业的兴起“商贾游客往来不绝利昌、苏台、惠中等客栈先后创设”洋货店、饭馆、茶馆、酒肆随之发展带动整个商市年,阊门石路地段已有各行业商号余户英美法日等国洋行、公司10多家蜚声沪宁线
阊门,摄于年代
年,苏州市政筹备处整顿城区道路修路沟通起观前街和车站码头自此,铁路、轮船客货不必再绕行阊门可直接入城,抵达观前街立即吸引众多商号迁入,地价飞涨随着城市的近代化照相馆、电影院、西装店、洋镜店等新商业行业也出现在观前街区苏州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吸引了上海金融业的注意北四行、南三行均开设于此玄妙观里,小吃、杂耍、游艺热闹非凡北局广场,遍布戏院、剧院、书店“观东”汇聚传统零售、服务、餐饮业“观西”银行、高档商号林立观前街取代阊门成为苏州的金融中心和多功能商业区
现今的观前街商圈依然热闹非凡
历来以商业见长的苏州近现代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期苏州发力第二产业,兴建厂房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年,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年,苏州办起最早的社队企业涉及农机、纺织、粮油、化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率先出现乡镇企业萌芽年代初,乘改革开放之东风苏州县域经济进入高光时刻浦东开放带来产业和技术外溢苏州近水楼台苦于缺技术、缺设备、缺人才的乡镇企业迎来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他们利用周末为民企提供技术指导在上海的辐射和助力下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经济迅速腾飞常年占据全国百强县前十“苏南模式”名满天下成为中国发展样板
“苏南模式”提出者费孝通访问吴江县开弦弓村,摄于年
年,中国、新加坡合建工业园区享有“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此后十年,农田蜕变为新城吸引大批成规模外资世界五百强近1/3都落户苏州涉及机械、纺织、食品医药、建材、冶金工业园区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更成为造富神话年《商周刊》曾计算这里“一天创造1个亿GDP一天上缴万元财政收入一天引进万美元外资”同时,苏州企业从为外企做加工开始一步步修炼内功恒力、沙钢、波司登、亨通光纤本土巨头逐个崛起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
新时期,随着外贸环境转变和“智造”浪潮苏州也在谋求转型超微半导体、液晶显示器、集成电路等高科技新兴产业开始代替传统制造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值占比不断提升年,华为在工业园区布局芯片研发年,阿里云计算与苏州合作的大幕拉开年,苏州电子信息产业体量破万亿占全国电子产业产值规模的9%
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展示的智能机器人
苏州经济发展一路高歌新城建设仍保持水清天净金鸡湖畔花繁锦簇,垂柳吐绿湖光天色和林立高楼交相辉映建筑掩映于烟柳、荷塘、桂树、枫林公共设施也蕴含巧思,颇具园林意味李公堤、月光码头、博览中心错落有致新地标“东方之门”是古城通向新城的门户在建的中南中心将成为苏州新高度
东方之门,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蘇一品
苏州既非直辖市也不是经济特区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甚至不是江苏省会计划时期未得钢铁、军工等重要工业布局凭借开放红利和创业坚守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常年与一众声名显赫的城市比肩而立超过天府成都直逼一线广州
夜幕降临,湖西CBD
04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因河而兴的苏州城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水乡风光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河街交错,便有了形形色色的桥“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桥赋予水乡别样的生命有了千丝万缕的连接有了驻足送别的回望有了顾盼守候的寄托也有了你来我往、走街串巷的烟火气“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苏州就此诞生
周庄古镇
除了桥梁,交织的河道间也少不了往来穿梭的船“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是苏州出行的真实写照
时至今日,河巷中家家户户仍留有小船船,不仅便利了出行历史上也为苏州运来滚滚财富更带来了才子文人和南北文化的融合魏晋南北朝时起,北方人南下宗教文化盛行于江南
寒山寺
报恩寺塔
唐代,吴中人口增加苏州经济日趋繁荣也迎来了三位“诗人市长”韦应物在苏州为官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勤于吏职,简政爱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故而百姓敬称他为“韦苏州”另一位诗人白居易上任苏州时已是天命之年他主持疏浚河道,修筑山塘街东至“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奠定了阊门百世繁华的基础白刺史在苏州的日子也过得惬意舒适“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山塘街之于苏州如同王府井之于北京,是游客的打卡地
而刘禹锡在任期内就没有这般逍遥了当时苏州适逢水灾,饥鸿遍野他施行开仓赈饥、免赋减役人民重迎安居乐业皇帝褒奖他的政绩,赐他紫金鱼袋苏州百姓将他与韦应物、白居易并称为“三杰”宋朝开始,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文人雅士也迁居吴中,大量营建园林“苏州好,城里半园亭”园林也成了苏州最有特色的一张名片
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街坊市井的喧闹不同园林更像一片片城中山林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太湖山石,玲珑精巧花木繁盛,诗情画意
冠云峰,江南四大奇石之一
苏舜钦的沧浪亭王献臣的拙政园史正志的网师园造园家们匠心独具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行游园中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步移景易,变幻无穷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网师园留园飞雪沧浪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这些文人塑造了苏州城的骨肉而赋予苏州文脉灵魂的人当属郡守范仲淹他迁文庙入学校首创官学文庙合而为一的办学格局创办中国第一所州府级学校,苏州府学故曰“天下有学自吴郡始”又聘请大儒胡瑗执教学者纷纷来苏讲学,一时盛况空前当地富家大户纷纷效法,兴资办学于是有了斐然的办学成绩苏州成了人才渊薮、翰林之乡有谚“海潮过昆山,苏州出状元”自宋以来,吴中“登科者逾百数,多致显”共出文状元45人遥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赢得“苏学天下第一”之誉
苏州文庙孔子圣像学脉延承至今,未曾断绝成为今天的苏州高级中学近现代在此求学的校友,璨若星河史学家胡绳、顾颉刚教育家叶圣陶、匡亚明物理学家李政道、吴健雄、钱伟长苏中培养的院士就有31人之多如果说园林是天堂的书房那这些知识分子则代表了天堂的精神内核
祖籍苏州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05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无论造园还是治学苏州都做到了极致这种对精致细腻的追求渗透在每个苏州人的血液中凝聚成这座城市的气质
精致水乡
诚然苏州气候温润、田广粮足、户户小康巷子里晒着太阳品一杯碧螺春听一段评弹如此适意的苏州人哪里需要去争抢、去闯荡?因此苏州自古出才子,却不出帝王比起为功名奔波苏州人更愿意沉下心来把日子过得讲究
苏州评弹
缂丝和苏绣是精致苏州的集大成者苏州自古盛产生丝,品质上乘盛唐,通经断纬的缂织技法沿着丝绸之路从西方进入中原再被带到江南落地生根自此,苏州家家有缂机,户户闻杼声世代传承不绝千里而来的织造艺术在苏州织匠们手中焕发勃勃生机一幅幅写意山水、花鸟画作被匠人完美复刻在织品上甚至能表现晕染等难度极高的画作细节一拨一梭之中缂丝艺人编织出精致的古典江南
一寸缂丝一寸金
而位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是指尖在一针一线间的修行更是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绣娘需潜心修炼10余载掌握12大类种针法才成就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的双面绣远山疏朗、花鸟娇艳莫不栩栩如生,深得画稿之神韵
丝线波光粼粼
苏州的温柔则藏在风情万种的昆曲里南宋以来,经济的繁荣带动戏曲文艺发展从苏州昆山发源的唱腔剧种吴侬软语,咿咿呀呀缠绵婉转,柔漫悠远逐渐风靡江南乃至全国各地曲折的情节、文雅的唱词顿挫的节奏、讲究的咬字凝聚了中国文人的美学追求和艺术创造
牡丹亭
至于苏州人的饮食是地道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口味随季节变换春鳜鱼、夏菱角、秋芡实、冬塘藕不时不食,是苏州人的生活圣经
水八仙
但无论是何时令餐桌上永远少不了湖鲜初夏时节,太湖虾肉肥黄满一道三虾面指的是虾仁、虾籽、虾黄精髓全在浇头和汤头需要一双巧手将虾腹轻轻挤擦取出虾子漂清然后在将虾头和虾身分开,剥出虾仁摘下的虾头入沸水煮滚再去壳,小心挑出虾黄旺火烧油,倒入虾仁五成熟后,加入虾黄虾籽淋入黄酒,三者气息充分融合虾黄混着油膏,虾仁弹脆爽滑虾子浓缩着鲜,占据鼻子,溢满唇齿难怪贝聿铭会说“看不厌的苏州美景,吃不厌的苏州虾”
“虾仁”和吴语里“欢迎”同音,让苏州人和虾更多了一种缘分
大闸蟹绝对是湖鲜中的“头牌”吃大闸蟹,起于寒露时令要等到“桂霭桐阴坐举觞”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吃到立冬清蒸的阳澄湖蟹蟹肉有太湖白鱼的香味蟹钳的肉质如干贝蟹脚似太湖银鱼蟹黄蟹膏则满口绵密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苏帮菜的细致除了对食材的挑剔,对时令的考究更体现在华丽繁复的刀工名菜松鼠鳜鱼刀贴着鱼骨片开,剔除腹部鱼刺再斜剞打成菱形花刀腌制和裹粉炸制要求手法轻柔又不失力道再捏住鱼尾,一遍遍淋上热油鱼肉像花瓣一样展开,极富观赏性
松鼠鳜鱼
极致刀工典范,文思豆腐/纪录片《风味中国》
苏州的“匠心”不局限于精美的丝绸细致的苏绣考究的花刀更体现在对水乡生活方方面面的打造定要吃过了阳澄湖的湖鲜看过了运河上的烟波起落才能体味苏州人刻在骨子里的精致和这份精致背后专注如一的匠心-end-
策划王海涛、赖颢宁撰稿
钱琪瑶地图编辑
钱琪瑶、陈丹丹海报制图
钱琪瑶排版
钱琪瑶配图来源
VCG
今日箴言
神仙贵寿图/吴昌硕敏于言娴于行
敏于言娴于行方能无往而不利,且能迅速深孚众望。与人交谈,发表演说,甚至行路,神色以及申诉求告,时时处处都可见此种功大之成效。征服人心乃真正的胜利。此种权威性既非源于村夫莽汉的挺而走险,亦非来自故示审慎的拖沓延宕,它只能出自才高行洁之人的高超品格。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