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地形地貌 >> 冬春季流感高发,看看烟台防控专家怎么说
春季传染病防控专家访谈
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使广大市民做好预防,减少传染病发病流行隐患,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姜梅,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刘靖宇做客胶东在线直播间,向大家介绍春季传染病预防。
1、主持人:最近,身边很多人患感冒,请谈谈流感的流行情况和预防措施?
刘靖宇: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每年冬春季都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烟台市疾控中心流感监测数据表明:我市流感流行期为每年的11月-次年3月份,近期疾控部门病源检测显示,流感流行型别主要为H1N1型流感病毒。
目前尚无针对流感的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做好预防非常重要。市疾控中心建议:一是市民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人、儿童,接种疫苗能有效的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二是流感流行季节,市民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在家进行相对隔离,不要带病上班、上学,避免到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出门就医应戴口罩。三是广大市民平时应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开窗通风,咳嗽时掩住口鼻。
2、主持人:我市确诊了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请介绍一下市民应该怎样预防?
姜梅:是的,我市2月17日发现1例H7N9流感病例,但是仅属个案,目前研究结果和风险评估显示禽流感病毒不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人对该病毒不易感,病毒也未发生新的变异,我市不会发生H7N9流感流行,群众不必惊慌,也不要听信谣言,如果有任何疑问,请拨打疾控中心咨询电话(、)咨询。
目前,H7N9流感传播风险仍局限在活禽市场。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活禽交易市场,特别是活禽零售市场的暴露是目前人感染禽流感的高危险因素。为防范风险,更好的预防禽流感,近期市区内的活禽市场将休市1个月,并对活禽市场进行消毒,建议市民购买已经加工好的白条鸡,不要自行宰杀禽类。
预防禽流感,我们建议:市场禽类销售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从业期间戴口罩、手套和穿工作服;市民应尽量避免接触活禽,从活禽交易市场回来后一定要做好洗手等清洁工作;一旦出现发烧、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是否有活禽接触或活禽市场暴露史。
主持人:市民比较关心“我们能吃鸡吃鸭吗”、“鸡蛋还能继续吃吗”是否会感染禽流感?
“据对目前调查,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病禽感染,禽肉蛋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完全杀死。目前尚未发现因吃禽肉、鸡蛋受到感染的病例,人们大可不必“谈禽色变”。关键是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
穿羽绒服、盖羽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是肯定不会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天气转暖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即将来临,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刘靖宇:手足口病是一种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市疾控中心的监测表明,我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5-9月份,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
预防手足口病流行,需要儿童家长和托幼机构、小学的共同努力。一是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家中经常晾晒被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二是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尽量不与发病儿童接触;再是哺乳期的母亲喂奶前要清洗奶头等。每日晨起观察孩子的体温和精神状态,检查手、足、口和臀部是否有皮疹或疱疹,及早发现异常,尽早就医。
托幼机构及小学加强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每日应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孩子一旦得了手足口家长也没有必要惊慌,要遵照医嘱和《手足口病病人居家隔离观察指导书》的内容,做好儿童护理和日常用品消毒工作,孩子通常在7-10天内痊愈。患儿症状消失后1周内请不要再让孩子去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孩子在隔离期间,谢绝亲戚朋友的探视,不要让孩子到街上玩耍,不要去公共场所,不与其他儿童接触,防止感染其他儿童。
如果孩子病情转重,出现昏睡、肌肉抖动、持续呕吐、持续发烧等四种异样表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4、近期,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目前拉美、非洲、东南亚等
3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寨卡疫情。那寨卡病毒究竟有什么危害,我们现阶段应该怎样预防呢?
姜梅: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约3——7天后发病。绝大多数人症状很轻,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症状,持续2——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
年之前,寨卡病毒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岛国中发生,自年之后,拉美和加勒比海附近的巴西、哥伦比亚、苏里南、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墨西哥、巴拿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了感染病例,并呈快速上升趋势,我国目前已报告2例输入性病例。
由于针对寨卡病毒还没有特效的疫苗或者有效的药物,所以我们建议市民前往寨卡流行地区要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孕妇或准备怀孕的女性,我们不建议前往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旅行,如必须需要去时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比如穿着浅色长袖衣裤,身体暴露部位使用防蚊液等防止蚊虫叮咬;从上述国家归国后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