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国家气候 >> 圭亚那的那路那菜那人Guyana买菜记
10月的下旬,已渐入霜降时分,梦中常挂念的昆山,已是秋色浓郁,“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而我身处南美加勒比海的圭亚那GUYANA,依然是骄阳似火,似乎时间永远停留在盛夏,忘却了四季轮换,令人永远充满着盛夏的激情与火热。
设施落后交通有序车是圭亚那工作生活的必要件之一,抢劫在乔治敦已非新闻,超市或商场门口常可见全副武装的持枪保安把守,就是圭亚那社会治安现状的背景。顾及到当地糟糕的环境,没有车、那可是寸步难行。偶见摩托车、自行车三三两两点缀在街头,甚少看到国内路口上常见的电动代步车拥挤身影。首都乔治敦市Georgetown北濒大西洋,位于圭亚那母亲河之一的德默拉拉河DemeraraRiver入海口,是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方圆约30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市区的马路并不宽敞,主干道也仅仅是双向四车道,大多数马路只是双向二车道。在政府机关、银行和商店等相对集中的街区,车流量尤其大,路口的红绿灯却成了稀罕的装备,再加上少有警察执勤,但整个市区交通依然井然有序。辅道的行车定会在路口谦让主道来车,甚至有主道车让辅道转弯车先行。上佳的交通次序和行为令我艳羡不已,和其欠发达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其国民内心,仍然有高贵的贵族范儿。遵从规则,礼让三分,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难得碰到的警察往往站在道路一隅,拿着手持式的移动测速仪来判罚车辆有没有超速,不知违章罚款是否是天价?也算是圭亚那的交通特色吧!就在略显紧促的街道上,时常能看到国内国道上几乎绝迹的马车身影。也许是马儿们已经习惯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非常顺从主人的意愿,没有添乱的嘶鸣和狂奔,如同老到的车夫,车速快慢和路线的变换早已驾轻就熟。
Georgetown街头的马车对于我们初到异国他乡的医疗队队员来说,在乔治敦市区开车,难免会遇见很多困惑之处。圭亚那是南美洲唯一的英联邦国家,右舵驾驶,靠左通行。和国内刚好相反,正像时差相差12小时一样,白天与黑夜,阴与阳演绎了世界的奇妙。开车最大的考验是转弯,圭囯左拐为小拐,右拐则为大拐,时常得规避国内已养成多年的下意识驾车习惯,好在有队友们及时的、暖心提醒,慢慢地也就适应了英式交规,慢慢地感悟加勒比海的风情。此外,单行道较多,但街头或是地面标志并非十分明确,一旦误入单行道,往往招来迎面而来的车辆嘀嘀不休的喇叭声,夹带着嘴中嘟囔听不清的话语(或许是脏话?),就当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吧,只是应答似地举起右手,打声招呼,行抱歉之礼。
至情华人菜比肉贵民以食为天,还得掂量口袋里的钱粮,让大家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得相对好一些,照顾好队友们的肠胃就是伙食小组(中医针灸戴德纯医生、妇产科陆恬老师、病理科魏炜老师和陈建峰大厨,共四位队员)的份内之事。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加上疫情防控隔离的要求,如果没有华人们的热心支持和爱心馈赠,我们甚至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华商协会王军秘书长创立的RealValue超市是乔治敦市区里较大的超市,商品齐全,中国特色的物件尤其多。给历届医疗队提供了大量、及时的后勤保障,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生活用品、副食品等等,全天候贴心服务,成了我们生活上的主要大本营。隔离期间,将我们订购的物品及时送到驻地,免得“无米下锅”的尴尬。大大缓解了众人的燃眉之急,消除内心的焦虑。又何况,不需每次一结,月末统一结账即可,给医疗队生活上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店如其名,商家诚实守信,老少无欺。无须担心账单的真实性,每次送货或结账时,总有队员签字确认,相互间的信任穿行其中。
随着隔离的解除,我们也终于能走出驻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采购生活必需品。前提是确保安全,三人以上才可成行。好心的华人朋友常善意地提醒,出门忌炫富,免得招贼“惦记”。哪些菜场相对安全,哪些地方则风险较高,容易被打劫。买菜不光是费脑子活、技术活,还需足够的勇气和机灵,这也许是圭亚那多彩生活灰色的一角!出门时,脱下手表,减少不必要手机的携带,小心翼翼地备点“买路钱”。我们在中国医疗队驻地南侧NorthRoad沿街的摊位买菜时,一人留守车中锁上车门紧邻摊位,眼盯着车外队友,提防意外发生。四人下车买菜,菜买好后,即刻上车走人。如同拍一场谍战片,分秒必争!渴望天下无贼的日子!
NorthRoad沿街摊位买菜(作者在车内)GiftlandMall是我们来到圭亚那后光顾的第一家超市,享受到解禁后购物的快乐;MattaiFoodWarehouse仓储式超市,当地印度裔风格,价格相对便宜;MassyStore类似国内的山姆SAM超市,整齐干净,品种丰富,紧挨着有电影院、商场等商业综合体,店前有充足的空间,停车甚为方便。
GiftlandMall超市中的33元一斤的“特价”菜椒MattaiFoodWarehouse里20元左右一斤的番茄MassyStore店内的元一颗花菜乔治敦最有名、最便宜又安全的菜场要算是MonReponsMarket,位于市区北侧的滨海RupertCraigHighway路上,但只逢每周六才开放。周六的上午也成了我们期待的赶集日子,好在我们有贴心的高级导购---广东中华会馆杨俊业会长,杨会长身材略显矮胖,肚子微凸,为人豪爽。粤版普通话声音洪亮,眼神中传递着热情和好客,杨会长平日的善举善行早已传遍在圭亚那的华人圈。记得杨会长首次带领广东同乡会成员,来看望我们第16期援圭亚那医疗队时,言道,看到医疗队来,就看到希望,也是在圭的华人盼望已久的喜事。旅居海外打拼的华人,更能体会到同胞之情的温馨,看到国旗重新在中国医疗队驻地高高飘扬时,内心升腾着欣慰和欢愉!作为一名援外医者,如能利用专业知识,发挥特长,给在海外打拼的同胞们排忧解难,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无比的荣耀!
中华会馆杨俊业会长(前排右六)和全体援圭医疗队队员合影杨俊业会长(左三)指导大家如何挑选海鱼相约周六的早上,杨会长放弃周末休息,7:40即来到驻地门口等候我们,特地陪同大家去集市采购食品,自己只买了非常少量的食材。也许是乔治敦坐落在大西洋的南侧,当地的海产品超级便宜。国内价格不菲的黄鱼,当地只是地板价。一堆长度20cm左右的黄鱼只需圭币,约合人民币20元不到。相反,可能由于位于赤道附近,常年气候炎热,蔬菜种类则少得可怜,土豆、洋葱、辣椒是常见的三样。绿叶蔬菜价格贵于肉,绝非虚言!没有最贵,只有更贵。一颗青菜3元,西兰花48元/斤,花椰菜54元/斤,长叶生菜58元/斤,等等,价格高得咋舌!对于当地百姓而言,可能更是天文数字吧!他热心介绍哪些是道地的海产品,奇奇怪怪的海鱼,我常常是闻所未闻,又何况是用英文方言来交流。即使杨会长给我解释过多次,我还是难以雁过留声,记住它们的身世!杨会长耐心地给我们介绍怎样挑选新鲜的海产品,一看色泽,二摸肉的质地,一边讲解如何烧出地道的鲜味来!杨会长是异常熟稔,和很多摊位老板笑脸相迎,看来,杨先生可是他们的老主顾呀!当地市场已约定俗成一口价,没有还价、砍价的套路,没有大声吆喝的喧哗!当然,生意归生意,如果购买的数量较多,摊贩们则会随性地多给点份量,以留住回头客。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流淌着岁月静好的安详和恬静!集市摊位的秤可非国内菜场司空见惯的电子秤,而是一边托盘放菜,一边托盘加上铁块(非砝码那么精准),原生态的计量方式,贩卖着地产的食材。看到我们身着ChinaMedicalTeam的队服,黝黑的脸庞上荡漾着笑意!人与人的阻隔瞬间消失于无形!也许人与人交流最有效的武器并非华丽的辞藻和炼达的语言,而是真诚、真心的微笑,一笑免恩仇,此之谓也!干脆,为了更简洁、更便捷地买卖,秤对于多数摊位俨然是奢侈品或是多余的家当!大的海鱼往往是按条卖,小的则按堆卖,黄瓜按根卖,青菜按颗卖,地产水果木瓜按个卖……简朴纯净,脑洞大开。地球的另一面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嘻哈生活方式,回归生活的自然本色?
MonRepons集市Modi摊主特色秤MonRepons集市茄子按堆卖菜场是个独特的了解当地民情的窗口,也是近距离走进当地百姓生活的绝佳场所。正映合圭亚那政府投资办公室(GO-Invest)的广告语“YourGatewaytoGuyana!”也许还有附加的另外一项福利---打开耳洞,更利于熟悉当地咖喱味英语的腔调;打开心灵,更利于体察当地百姓的喜怒哀乐。念及此,眼前看似零乱、破旧的集市变得如此富有烟火气和生活的韵味!多接地气,扩大朋友圈,也许是中国医疗队生根发芽的良方!唯有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也许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MonRepons集市买菜三人团,左一为作者,中间为陈建峰大厨,右一为陆恬主任农场采摘情味更浓医疗队妇产科陆恬主任戏言,“圭亚那蔬菜更金贵,肉只能沦为替补。但中国人的肠胃是要吃蔬菜的!”可当地超市和菜场的蔬菜价格高企,品种又是如此的单调。幸运的是,陈建峰大厨的朋友推荐了在圭的华人叶春芳,叶女士兄妹两家人在乔治敦城外南侧承包了一片农场,和市区相隔22公里。借助Google地图导航,走街串巷出城后,我们一行三人采购小组沿着Demerara河一路向南,历时40多分钟,终于来到叶女士家所在的农庄。交流得知,叶大姐在邻国苏里南从事蔬菜种植已有十余年,近年来,由于苏里南货币兑换美金汇率大幅贬值(从1美金兑换3.24苏里南元贬值到1美金兑换14.02苏里南元),部分华人转战到圭亚那继续打拼,叶女士也是其中的一员。 华人素以“勤劳、聪慧”闻名于世,同样的土壤和炎热气候下,经华人灵巧的双手打理后,竟能种植出豇豆、茄子、小青菜、韭菜、丝瓜、黄瓜等,配上手工精致豆腐,堪比国内的蔬菜谱系,更合中国人的肠胃。农场的菜价可比乔治敦市区的菜市场便宜一大截,现摘的蔬菜烹调起来,味道更香甜!豆腐堪比人间珍馐,一盒豆腐0圭币(约合33元),驻地难得的一盆家乡风味的麻婆豆腐,让全体队员口角意犹未尽,解解馋气,一了思乡之情! 当地市场和超市蔬菜种类的稀少,是否与当地气候炎热、不宜绿色蔬菜的生长,或是不愿冒高温劳作有关?参观了叶春芳的农场后,也许知道些部分答案。屋外酷热的环境,又无法像国内一样搭建菜棚,保证棚内恒温恒湿,每年的雨季又常常遇上倾盆暴雨的袭击,更加凸显蔬菜栽种的不易。叶女士和家人们褐里透红的肤色、身上此起彼伏的痱子就是高温闷热环境的写照!物以稀为贵,天价蔬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能借鉴中东以色列的农业滴灌技术,是否可改变目前靠天吃饭的困境?还得堤防蚊子的侵袭,一旦染上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又是不小的麻烦事。与天斗、与蚊斗,在圭创业真乃不易!
叶春芳农场买菜,左一为作者,左二叶大姐丈夫,左三为陆恬主任,右二为靳政玺主任,右一为叶大姐哥哥我乐意饱览Georgetown缤纷的街景,也许Guyana朋友们不介意马路的坑坑洼洼,但墙屋色彩必须是独一无二的!我喜欢沿着宽阔的Demerara河疾驰的感觉,头顶纯净透彻的蓝天,耳听蜂鸟的鸣叫,亲近这一片热土。我沉浸在队友们携手共进的氛围,我陶醉于和当地人倾心交流的互动中,我感动着华人打拼的励志故事,正因有你们,援外的生活才更加美好!
Georgetown街景之一Georgetown民居之一Georgetown民居之二■供稿:戴德纯
■编辑:陈颖
■审核:乔志明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