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

彭小平,侯晋伟,苏敏三位老师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21/8/29 12:23:19   点击数:
北京看青春痘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7/9113049.html

各位作家老师们:

因为最近平台稿件累积太多,故把投稿时间久的作品组合发出,敬请理解,包涵。谢谢!

END

作者彭小平:男,汉族,企业家,作家,四川省工商联常委,四川省侨联文化交流促进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南充市政协常委,南充市工商联副主席,南充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作者:彭小平

我是流向你心海最灿烂的河

我是一湾浅浅深深的小河

自山谷里幽幽潺潺地流过

河水清澈宛若晶莹般剔透

在旷野中独吟纯洁的欢歌

我是一湾浅浅深深的小河

奔腾跌宕出美丽浪花朵朵

潆绕山川滋润着大地锦绣

巡回人间调济着苍生干渴

我是一湾浅浅深深的小河

遇你方知万籁俱静是寂寞

烦躁始从水潭下潜伏纷扰

在我的心尖上湍急着漩涡

我是流向你心海最灿烂的河

潇洒经过百草枯荣花开花落

与你接触间期寻喷涌的出口

推一叶扁舟遣一重叠浪追波

我是流进你灵魂最荡漾的河

在入口向你水域纵深处穿梭

不经意地刺伤你悲戚的疼痛

无法淡定依然固守那份执着

我是驻留你身体最绵长的河

停止浇灌原野赐你风雨滂沱

陪你从朝霞满天到夕阳西下

博你心花绽放此生相濡以沫

创作于加州时间年8月13日下午至旧金山途中

作者:侯晋伟

乡思

故乡是多少人走出去的地方,

也是多少人梦萦回归的向往。

那里的天是蓝的,

那里的水是清的,

风景秀丽而令人陶醉,

空气清晰而沁人心肺。

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

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难忘这里的山与水,

难忘这里的情和义。

这里的张张笑脸亲切而熟悉,

这里的欢声笑语柔情似水。

故乡有我们说不完的记忆,

也有道不尽的困惑,

弥漫着儿时欢闹的嬉戏,

保留着生活习俗的气息,

历经艰苦岁月的颠沛流离,

享受家庭团聚的幸福温馨。

故乡是存贮在脑海里的圣地,

也是人人生老养息的港湾,

思亲了回故乡看看,

孤独了踏故土走走,

累了打道回府闲闲,

老了桑梓埋骨还是故乡美!

儿时的玩伴

文/侯晋伟

岁月难挽留,记忆永常在。不知不觉年近暮稀,两鬓染霜,半个世纪前乃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玩童,半个世纪后却成了暮年老叟。回忆的闸门不由地被打开,儿时的记忆顺着闸门潮水般涌动、浮现……

从自己有了清晰的记忆,我便常常和儿时的玩伴――“会牛”在一起,他大号叫侯兴忠。论年龄我长他一岁,论辈分他长我一辈,我应该理所当然喊他叔叔。可我们俩从小一起长大,一块儿玩耍,一起去干当时小孩子们该干的事,什么辈分客套都抛弃了,平时总是直呼乳名,这样才觉得亲切而顺溜。

那个时候小孩子不像现在这样,忙学习、忙补课,从幼儿园一直补到高中。而我们那时候整天野在空旷的山坡陡洼,一边玩着极不规则而又土里土气的游戏――摔跤、点羊粪珠、跳老虎、控羊蹄蹄……一边还要为家里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什么砍柴、闹草、刨药材、拔苦菜……砍柴是为了省去家里人做饭买炭的钱;闹草是每家每户养一只羊,那时候是农业合作社,不能多养,多养就是资本主义尾巴,每家只须养一只。也不能放养,所以叫“站羊”,闹草就是给“站羊”喂;刨药材也是我们小孩子的事,大人可不允许,他们还要搞农田基建,有时还要加班夜战。尽管那时候药材价格便宜,那也是我们小孩子的一点微薄收入。记得我们为了每天多刨点药材,天不亮就拿上小镢头,带上不成型的干粮出发了。炎热的夏天,晌午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也不回家。口干舌燥,只好到深沟里去找水源,看到有水,我们便喜出望外,可泥潭里的水,里面都是羊粪珠珠,特别脏,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杨脖子喝了个痛快。并且自己安慰自己:“不干不净喝了没病”;至于拔苦菜,在当时来说就是为了充饥。没想到那时候的苦菜养育了山里几代人,现在苦菜尽然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极品。

作为农村孩子,干这些事虽然苦点,但我们不觉得苦,反倒觉得乐趣多多,快活多多。当然其中也难免有一些离奇的故事:记得有一回,我和我的玩伴一起去山上闹草,孩子嘛,免不了稚气,一会割草,一会就又玩开摔跤了,结果我的“玩伴”掉进了几丈深的天井里,他着急了,我也傻眼了!辛好不远处还有几个比我们大一点的孩子也在闹草,我喊了他们,于是我们一起把一个大筐子栓上绳子吊下去,让我的玩伴坐在筐子里,我们一起将他拽上来,幸好没啥问题,只是皮肉之苦,多危险啊!现在想起来还感觉有点后怕。

还有一回,我们把自己刨好的药材晒干装好,跟着一个比我们大三四岁的同伴去县城里卖。那时候我俩也就十来岁,第一次进城。同伴比我们大,也就十三四岁,离县城五十华里,我们便悻悻徒步而去,真是人小胆不小啊!等药材卖了,天也渐渐黑了,同伴就是我俩的领导,一切听他指挥。他说:“今晚回不去了,再说也都累了,就在大街上过夜”。我俩面面相觑,只能听他的安排而已。幸亏是夏天,要不然跟《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富人家的墙角里有什么区别呢?也好那时候社会是安宁的,要不然早被人贩子拐走了!

类似离奇的故事,在当时来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也不能一一列举,但在我的印象里,件件事还是那么清晰,记忆还是那么犹新,就像永远存贮在自己的脑海里一样!

后来,我们上学放学,都是在一块走,形影不离,我高他一届。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当了教师;他参军了,他参军后成了部队的骨干,留在了南京都市,我仍然在大山里教书育人,从此也没能多见面。现在回想起儿时那些有趣的游戏,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有规律的打闹,开心的嬉戏,还真有点留恋,更难以忘怀儿时的玩伴!他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时常萦绕在我记忆的空间里……

作者简介

侯晋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gjqh/1865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