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国家象征 >> 走遍游洋桥光村昔日古驿道上打铁宫,如
桥光村位于游洋镇区西部6公里,为省定革命老区村。莆田市第二水缸金钟水库主要来水粗溪上游(在游洋镇内称游洋溪)自梧椿东山发源后,一路向西流经村内形成三个梯级落差地形,故而,游洋著名的三级电站便位于桥光村。该村辖4个自然村,分别是打铁宫、大邱后、下楼尾、泊度,8个村民小组共户人。现有山地亩、林地亩。其中毛竹林多亩、耕地亩。
△保持完好的山里民居
古驿道上古迹多游洋自宋初设立兴化军、兴化县后,便成为闽中山区重要的区域,一条连接莆田沿海及闽中沙县、尤溪、永泰人、兴化等县的古驿道,象一线金色的彩带一般,不但将一个个县治城区串联起来,耀眼夺目,发祥了山区民俗文化。也在某段重要的节点上产生了乡村集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街市。游洋境内的上宫街、吴宅十八铺和打铁宫商铺便是三个典型的驿道街市,虽然兴化县后来被移至新县,但这条便捷的驿道却一直成为莆田通往闽中山区的交通要道,打铁宫的名字不但名冠闽中,还声震浙东地区。
△桥光幸福院
桥光,尽管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称谓。但在外乡人的眼里,打铁宫叫法绝对更响亮,如今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如果说起桥光,他们并不一定知道,但提起打铁宫,却会滔滔不绝地提起当年打铁宫浙江温州人打制出来的砍柴刀、犁铧、斧头等农耕刀具的好用;从岭头顶到岭对面到建国后还保留着十六家客栈中,哪家卫生最清洁,哪个老板娘做的菜最飘香,哪个老板待客最和蔼等,至今为那些耄耋老人津津乐道着……
△吴妈宫边数人合围的古树
打铁宫就是今天位于村部西北部的岭头宫,因众多打铁铺分布于宫庙旁边而得名。宫内主祀的吴圣天妃从兴角祖宫分灵而来,据说为祖宫当初早期26个分灵之一。因无历史文献记载的资料,至于建于何年月,不得而知。但从宫庙左侧那株古楠树的形状:高约二十多米,枝干粗壮,树根部烂空可容三人在里面,树围有六人合围。据介绍,岭头宫吴妈分灵到桥光后,福泽惠民,求签灵验,其故事不断被过往商旅传颂。并引来浙江温州打铁匠前来营生,也引来众多族裔前来落户。最为典型的是,莆田流传的林姓三大旁支,如九牧、金紫、阙下等,村中均有分布,至今,打铁宫、福寿宫、金紫林祠堂与基督教堂等建筑物,古香古色与欧式流派共生色,幸福堂、桥光村部与清代古民居相映成辉,成为村中一景,可见该村历史的辉煌和人性胸怀的包容。
飘洋过海闯商海慕梓亭位于打铁宫左下方,笔者一行在村干部和望老的带领下来到该亭,有几个老人正坐着闲家事,这算是村中的集中点吧。单从字面上解释,为离乡游子捐建的休闲亭,现在众多山村年壮劳力走向全国谋生后,捐钱兴建的建筑供乡亲休闲的场所出马,比比皆是。可望老说,那不单是全国各地的村民,最主要的是桥光村是典型的华侨村,全村不到人口,却有三分之一强的人在苏里南、阿根廷等南美洲搏击商海,他(她)们离乡离愁,怀乡情炽,建亭怀乡。
△岭头吴妈宫
其实,在采访该村之前,早有耳闻桥光村的村民互帮互促、抱团发展的气氛十分浓厚。在深入其中,体会尤为深刻。这个在全镇人口比例中算是偏少的行政村,乡亲情谊最浓烈。特别是先行一步飘洋过海闯荡商海的人,致富不忘带领后进,他们携带亲友一起到打拼的地方,不但不怕乡亲们抢走手中的生意,而且还在资金上给予倾囊资助,在技术上毫无保留地传授,在关系上鞍前马后地疏通,使带出去的乡亲可以落地生根,更要让其开花结果,致富不忘家乡,形成良好效应,使慕梓亭成为离乡游子的一个精神家园。
△著名的三祭电站水库大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慕梓亭兴建后,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离乡游子的心。经过多次越洋电话的沟通和返乡村民的协商一致决定,一年中返乡的每个人要自愿捐出元以上的善款,用于村里敬老祝寿、兴医助学方面,比如给村中六十岁以老人逢十贺寿、九十岁以上老人年年祝寿;给刚考上大学的学子每人千元的奖学金;慰问村中困难户等,同时,已成功改造并兴办了全镇第一家村级幸福院,并计划聘请一位村医来村为留守村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等,慈善公益事业在桥光村方兴未艾。
富而思源思进是新一代桥光人的爱乡情结和发展眼光。年,修建‘游桥’’公路时,工程总造价万,其中苏里南华侨一下子汇回了20多万了,在这些华侨的感召下,全村踊跃捐资了90多万元,使村里公益事业蒸蒸日上。如今,以幸福院红楼为起点,在有识之士的村民的带动下,使全村尊医敬老、爱才崇文,蔚然成风。
△太平湖
古道商旅耀生机出外求财财到手,在家创业业兴隆。这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桥光村民的一句口头禅。
的确,人均近10亩的山地,林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在此基础上,村两委利用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山地资源、美丽的三级落差瀑布、介于古邑游洋与济川历史文化名村之间的便捷交通环境,正积极规划全村的生态农业开发和历史文化挖掘,使昔日遗落在古驿道边的小山村这颗明珠重焕光辉,璀璨夺目。
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客商和仙游度尾企业家进村开发甜柿、橘子、酸梨等热带山地水果,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此影响下,当地农民先后成立了三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山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种植了油茶、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一些适宜山地培植的中草药,让桥光树长绿,花常开,果飘香,做到:“飘洋过海商业旺,客居山村三农兴”的两条腿走路,使商业与农业齐头并进发展,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古驿道桥光岭顶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