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影《巴比龙》,感慨良多。影片主要讲了男主角一而再,再而三越狱的故事,剧情其实比较简单。许多人评价“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越狱故事”,提起越狱,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第一感觉应该是想起《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非常不错,《巴比龙》却也足够震撼与伟大。
故事背景缘于19世纪中期开始的殖民地扩张的时代,西方大航海时代发现了美洲大陆,为了建设殖民地,大批大批的罪犯就从欧洲飘洋过海地来到了南美洲北部的圭业那地区。影片主角巴比龙是一位在法国巴黎行窃的职业飞贼,被人诬陷杀人判了无期徒刑,然后被发配到殖民地。从踏上法属归业那的行程开始,他们就明白,他们的命运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上帝,差别只是去陪伴上帝的时间有先后而已。开往殖民地的船上,囚犯睡在冰冷的满是排泄物的地板上,许多人还没到就挂了。监狱在大洋中的海岛上,牢房坚固,晚上睡觉时都被铐起来,狱警看到逃跑的,直接射杀。监狱之外是热烈雨林,致命的爬行生物到处都是,然后是茫茫的大海,饥饿的鲨鱼游荡在小岛周围。看不到生的希望,监狱便成为黑暗和邪恶的滋生地,比人间地狱更惨。
男主角巴比龙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越狱,并且把越狱干成了一个终生的事业,因为一直没有成功。第一次越狱失败后,关了两年的禁闭。巴比龙被发现违规后还获得了食物减半,剥夺一切光照的特别关照。在铜墙铁壁而又脏乱差到底的牢房里,炎热寂静的黑暗,无声又压抑的墙壁,根本就无法维护生命的伙食供给。要是我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过不了一个星期我绝对会疯掉,我能体会到那种最深的绝望,死亡是唯一的解脱。在这里,每多活一秒都是一种深深的罪恶,浪费生命的罪恶。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巴比龙熬过了两年的禁闭,再次越狱之后,又熬过了五年的禁闭,再次失败后,被送到了恶魔岛。这里倒是没有看守,但周围的海水激流和鲨鱼就足以致命,下海就是死。已是满头白发的巴比龙,怀着对自由的向往,坚守意识和意志的最后防线,凭借发现的海水第七波激流能够带他回陆地的规律,怀必死之心,抱着破衣服和椰子壳做的木筏一跃而下,终于越狱成功。看完影片,我直切感受到了自由的珍贵,感受到了自由的力量,感受到了为追求自由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之下持之以恒的努力带来的震感。
然而令我更加震惊的是巴比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年,法国作家亨利·查理尔出版了自传体小说《巴比龙》。书中记录了他被诬陷入狱,十多年里前后越狱八次,最后成功获得自由的故事。先后越狱八次,真是不可想象。其中有一次亨利逃到了一个印第安部落,取了两个老婆,然而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仅仅七个月后就离开了。真正做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从开始,直到年完全获得自由,长达十几年的越狱之路,不禁让人震撼。它讲的,其实是一群为开拓殖民地而是一群人的悲惨命运。作为一个囚犯,亨利对生命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压迫的不屈与反抗是最令每一个自由人感动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享受生命,为了享受自由。
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法属圭业那,到现在为止还是法国领土的一部分,法国的一个省份,一个跨洲的省份。这块之前的殖民地一直都没有独立出去,紧挨着的英属圭亚那独立成了圭亚那共和国,荷属圭亚那独立成了苏里南共和国。不是法国不让他们独立,是他们死抱法国大腿不愿意独立出去。原因无他,跟着法国这条大腿有肉吃,经济发展水平高。举世闻名的欧洲航天中心不在欧洲,在法国美洲省份圭业那。
爱旅行的小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