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旅游景点 >> 柏峰在揭阳全国作家联谊会上的讲座散文文体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柏峰专栏
柏峰散文的语言精粹而富有艺术表现力,思想深刻,意境优美。
。
。
作者简介
柏峰
柏峰,陕西蒲城人。著有多种文学理论专著、散文集。曾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散文文体与写作的几个问题
一、散文文体的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散文文体呢?按照我的理解是与小说、诗歌与戏剧等艺术形式,构成了文学的主要文体种类。从历史时间来看,散文的产生很早,就我国而言,至少产生在殷商时期,殷商时期是我国散文的成熟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知道,夏、商时期就开始运用汉字进行叙事与纪实了,尽管记叙与纪实的文字比较短小,然而,篇幅完整,基本上可以交代清楚要反映的事物,而且,叙述清楚,饱含情感。到了西周时代,散文的发育发展更加完善,例如收录在《尚书》里的篇章,有的非常精彩,具有浓郁的诗意。我曾经写过研究古典散文的文章,把散文的成熟期划在西周,认为是从周原走来的文体,也就是从西周开始算起散文的历史。这实际上对散文的起源整整晚了几百年,或者说,晚了一个时代。这是不正确的。现在,我认为,散文这个文体应该是起源于殷商时代,或者说起源于夏代的后期,特别是夏代与殷商交接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天崩地裂,朝代更替,战争频繁,交战的双方为了鼓舞士气和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少不了进行宣传和发表战斗檄文,这些都是散文——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记录这些宣传和战斗檄文的文字资料。
我们知道,文字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目前发现在甲骨文,虽然记录的大多是殷商的事物,但是,甲骨文的产生应该更早,不迟于夏代的后期甚至更早。只是由于记载文字的材质问题,更早时期的文字记录还没有发现而已。散文首先是实用性文体。散文在社会日常生活里用于传递社会信息和发布政令、祭祀等活动,《尚书》里的主要篇章,多是这样的内容。其次,散文还是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文体。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散文逐渐形成了三大主流:抒情散文和史传散文以及政论散文。
二、散文是文字的艺术
任何文体都是由文字构成的,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都是这样。散文的写作者对文字的要求较之小说、诗歌和戏剧来说,一般讲求语言的清丽与典雅——也就是说,散文的文字应该更加合乎语言规范,也就是说依据语言的构成法则和修辞要求去进行写作。散文写作者是文字的手艺人。这是散文写作的最基本的艺术要求。
文字是散文乃至一切文学作品的构成首要元素。要写散文,首先需要提高写作者的文字运用能力。文字具有声音、色彩、音乐和具象的功能。法国十九世纪小说家福楼拜这样说过这样的话,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这句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使用得真好!还有,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也是绝妙好文。他评价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这样说道:“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继续论述说“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恩格斯用朴素而准确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的伟大的两个伟大发现和历史功绩。没有华丽的辞藻,与也没有堆积一切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枝枝叶叶的东西,但是,朴实的语言里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那么,散文的语言要求是什么呢?概括来说,就是要朴素、典雅和清新。也就是说,不要太多的与表现主题无关的堆积性语言,而是要言不烦,字字稳妥,讲究色彩、音节和视觉的优美。要符合汉语的使用规范,按照汉语的语法来结构词语和句子。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人们的阅读审美习惯和要求。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的散文家都是很讲究语言的艺术的,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梁玉春、徐志摩以及朱自清、叶圣陶等,还有孙犁、汪曾祺等,他们的散文语言既流淌着古典语言的散文的风韵又是很好的现代语言的艺术表现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学习榜样。不管怎样说,散文的键是如何巧妙地把文字很好结构起来,很好地组织起来,来表情达意,这需要长期的文字磨炼过程。
三、散文的危机与新生
散文目前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由于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社会,进入到以信息化为标志的工业化社会。刚才已经说到散文是产生于远古时代的文体,是适应于生活和社会发展节奏缓慢的农业生产时代的文学创作现象,经历了几千年的审美过程,而且至今还保存着古老的文体特征。现在,面临着这样全新的时代,特别是受到信息化社会的剧烈冲撞。由于散文文体一般来说,篇幅比较短小,具有话说的特点,操持这种文体几乎没有任何刚性的限制比如小说要有完整的生活故事叙述,戏剧制约与舞台的限制,诗歌要讲究韵律等条件,似乎只要能书写文字就可以写作散文了——在一些写作者来看,写作散文可以不需要基本的文体训练就可以直接进入,加之文字媒介的普及应用,所谓的散文铺天盖地而来,写过几篇自说自话的东西,就称之为散文作品,称之为散文家,似乎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字书写能力都可以写散文了,这是这个时代散文畸形发达的一个现象。其实,这个不奇怪,现代工业化社会为大众提供便捷的媒介工具和言说的方便条件,标志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生产的进步——然而,表面的现象并不能真正说明散文的真实发展,只能说散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而已。除过所谓散文作品数量和散文写作者呈现几何数值增长外,还有视频、美图、短频和影视等,这些新兴的媒介,对游记散文、记叙散文甚至传记散文和议论散文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冲击——以游记散文为例,过去,人们总是借助语言文字来描绘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和一切普通读者未曾涉猎到的地方。如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是一部散文体的实录体地理学著作,同时又是一部旅游文学著作,其中许多篇目历来被人们推祟为旅游散文的佳品。如《三峡》篇,在记述三峡水道情况的同时,还描绘了三峡雄奇壮丽、气势磅礴的景象,并穿插着关于三峡的众多神话传说、风物习俗、民歌民谣,其写景叙事、实虚映衬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有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其写作目的虽然是企图通过佛寺的盛衰寄托对拓跋氏复亡的哀悼,但旅游线索明晰,又把洛阳寺塔建筑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描写,文字生动,写法精湛。如写水宁寺的佛塔,仅用“高风水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寥寥几语,就写出了寺塔的巍峨壮丽和庄严肃穆。柳宗元是唐代山水游记集大成者,他的山水游记不但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抑郁的情怀,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意义。他《永州八记》,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中的一块丰碑,标志着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游遍大半个中国而写下的数十万言的日记体巨著。里边的有些篇章,简直就是游记散文的经典之作,如《游黄果树瀑布记》中对瀑布水势的描绘“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写得有声有色,绚丽多彩,充分体现了作者作为旅行家的情怀和作为文学家的笔致。整部著作被清代钱谦益评价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和“古今游记第一”——这些游记散文,不知道影响了多少读者。可是,现在,几部关于三峡和佛寺以及反映黄果树瀑布的电视纪录片,就完全可以从视觉和解说中,把过去郦道元、杨衒之和柳宗元以及徐弘祖费劲心血写出来的东西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这就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工业化社会所产生出来光电影为主体的新媒介对纯正的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游记散文的冲击,而且,这种直观的光电影艺术吸引了广大受众,几乎在消闲的工余时间就可以欣赏到自己未曾涉猎的陌生地方,不再需要认真去读这些游记名著了。就连过去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都已经搬上影视了,又有谁耐心去读纸质文本著作呢?这就很有力地说明了,无论是散文也好,小说也好,都面临着新的危机。而这个危机愈来愈大了。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会有两面性的,有危机的一面,也有新生的一面。散文也是这样。还是以游记散文为例,尽管影视或者风光纪录片具有直观、形象和真实的优势,也可以通过解说和扩展无限的内容来介绍山川河流、名胜古迹等,然而,这些光电影构成的作品,缺少一个游记的最为主要的东西——这就是情感,这就是作者在写作游记散文时灌注于作品里的独特的属于个体体验出来的情感与思想。而情感与思想只能流淌在语言文字之中,这是新媒介很少能反映出来的东西。比如,英籍印度裔的著名作家奈保尔的《重访加勒比》,这是他的游记作品,堪称纪实文学典范之作。在《重访加勒比》中,他用准确、敏锐的洞察力,写下了他对这部分世界真实的印象。奈保尔重访家乡特立尼达和另外四个加勒比国家和地区。一路上,他目睹了特立尼达的繁华与落后、英属圭亚那的热情与冷漠、苏里南的多样与空洞、马提尼克的偏见、牙买加的茫然……这些急速转型中的国家和地区充满变化,却又停滞不前。奈保尔用惊人的写作技巧和敏锐的历史思维冷静地再现了这里“毫无创造”的文化,他的是这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处境。在他看来,这里的人是模仿者,生活在借来的文化中,是一群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的旅行者——奈保尔的笔下这种情感与思想,是新兴的媒介所远远不能通过光电影来表现出来的。这就是说,散文的生机不是没有了,而是潜伏着很大的生机。另外,散文也要主动与现代新兴的媒介结合,借助这些高度发展的科技手段来进行文体扩容,来寻找艺术的契合点。任何拒绝和抗拒都是没有意义的。
四、散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既然散文在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工业化社会还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新生力量,现在,要讨论的是散文在新时代的写作问题,简略来说,要强调的是:
1.散文的时代性。也就是说散文要深刻反映当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事物的走向与前进的目标。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学艺术属于意识形态,属于精神产品,散文又是文学艺术的主要文体体裁,所以,散文担负着要深刻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的任务,就是直面这个决定社会走向的主要矛盾,深刻反映出在平衡和解决这个主要社会矛盾过程中所发生的那些动人的英雄事迹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巨大社会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的精神世界向着更高层次的迈进历程,这是散文写作的主要题材。只有紧紧抓住这个主要题材,散文才能发出“黄钟大吕”之音,才能留下时代进步的真实记录和社会变迁史以及人的心灵不断提升的刻印——美国著名散文家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就是这样的巨著。他从年开始写起,终止于年,全景式勾画出美国40年间的政治、经济和整个社会的演进过程——觉得这才是散文应该选择的艺术途径,正面而完整地表现出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当然,也不排除其他题材的散文写作。
2.散文的思想性或者说散文要表现真善美。散文是要有思想的,而思想的要求就是把真善美作为散文的至高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其实,这也正是散文必然的艺术要求。所谓真,就是真实。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真实地模山范水,真实地记载事物,真实地抒发情感;所谓善,就是好。世界上的人与人的美好和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人与社会的美好和谐;所谓美,达到了真,达到了善,也就达到了美。换句话说,真是善的前提,善是美的前提,美是善的完成,美也是真的完成。这是互为条件互为结果互相转化的辩证的美学规律。由此来看,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其二,散文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必须是美好的,必须是健康向上充满着人生进取精神;其三,真实的事物,真实的心理,好人,好感,好的自然景物,有了这真、这好,那么,真与好就一起达到了美。统一在散文作品里,就是事物真、情感好,再通过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美、音韵美、色彩美、情节美等散文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完成了卓越的审美过程,达到了散文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美学境界。
3.散文的美学要求。最为关键的是要有深邃的意境。意境是情感与表现情感的景物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散文写作者通过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来实现物我的统一。我国古典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其实,在散文的写作中也要具有这种哲学意识,把内在的属于自我的认识、思想和精神以及情感投射到外在的自然物上,通过具象来传递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东西,达到“合一”的最佳状态,表现出优美而深邃的意境,打动人心,使散文作品获得永远不会衰竭的艺术生命力。这是散文基本的美学要求。
五、散文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是散文写作者的基本素质。思想素质与散文写作者的认识和哲学素质密切相关。没有很好的认识和哲学素质,就没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但是卓有见识的哲学著作,还是文笔潇洒漂亮的散文著作。如果罗素没有思想的强大穿透力,就不会把自从柏拉图以来至现代哲学包含他自己开创的分析哲学在内的这漫长的思想发展过程梳理清楚,也不可能笔触轻松而准确的予以科学地论述。当然,思想素质也体现了散文写作者的认识倾向。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要探寻到事物本质的东西,就需要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对一些事物发生错误的判断,那么,写出来的散文作品也就没有力量。唐代散文家韩愈的作品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艺术生命力,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致力于“文以载道”的为文主张,而且身体力行,有的作品,已经超脱出单纯的散文审美境界而达到思想哲学的高度。这说明了散文作家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文化素质是散文写作者非常重要的素质。关键的问题是要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提升文化素质。司马迁读书很多,自谓学习“?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也就是说,他读完了几乎藏在皇家图书馆的全部图书,涉及到“文史星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才具备了写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伟大著作《史记》。他的老师西汉大儒董仲舒读书到了“三年不窥园”的入迷如此的地步,特别是对《春秋公羊传》读得更是精细透彻,成就了一代大儒,把儒家学说推向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正因为司马迁、董仲舒的阅读量极大,具备有很高的文化素质,所以,写出了震撼人心的伟大著作。英国散文家培根写的随笔,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写得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文字优美。如果没有高层次的文化素质,很难写出这样内容浩博的散文作品。还有兰姆,他的一生沉浸在书籍之中,才有了名作《伊利亚随笔》。马克思的阅读量也非常大,就《资本论》而言,仅参考书就有多种。人们可能对《资本论》所研究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不懂,然而,当你认真阅读这部书,就会立刻被他优美而简洁的论述风格所征服——这些都说明了散文作者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
艺术素质是散文写作者需要不断提升的重要素质。艺术素质既包含有天分和对艺术的敏锐的领悟感觉,也包含着散文写作者通过阅读、欣赏和观摩其他艺术类别而逐渐积累起来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是相通的。艺术的基本法则是通用的。比如,可以借鉴绘画艺术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而“移用”到散文写作上,讲求对文字色彩的搭配,使文字活色生香,增强审美吸引力;也可以借鉴音乐艺术对音位和旋律的运用,来进一步使散文的文字响亮起来,语言具有阴阳顿挫的音律美;当然,需要借鉴的艺术门类很多,诸如哲学、历史、天文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每一门学科都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美的世界,里边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山峰、湖泊和草原,也有美丽的旭日和辉煌的落日,如果散文写作者能而且愿意深入到在我们看来似乎很边远很陌生的世界里,就会发现不同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的规律,这是值得散文借鉴的真正的艺术之美。
丝路
新
散
文
高端平台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投稿邮箱:
buxiangxin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哪家白癜风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