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7/10 14:53:55 点击数: 次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27139.html这是12月份的“第二届世界汉语研讨会”,主要听了上午场的讲座,以及下午场的博士生论坛,论坛的主题与国家形象相关。上午场讲座的笔记围绕李宇明教授的报告展开。下午场的博士论坛的笔记则以关键词记录为主。上午场讲座笔记如下。关键词:本土汉语;海外方言与话语;汉语在不同地区的语言角色;汉语作为外语;国际社会的外语;一本土汉语汉民族共同语;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生分化,大陆的普通话和台湾地区的国语,并且向海外辐射,形成老国语圈。(繁简、拼音方式、词汇)之后又出现了汉民族共同语的整合阶段。“普通话圈”与“老国语圈”的交集增加,世界华人语言也由分化转向整合。根本原因是两岸的语言认同。现代汉语方言的基本面貌基本在明清时代便基本定型。7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1层次逐渐减少,上层向上层,上层向顶层,顶层向普通话靠拢。2逐渐稳定的“双言生活”,普通话与方言的分工基本稳定,各自的交际空间与文化空间。地域普通话不属于方言,而是属于普通话的范畴。在生活中,地域普通话比普通话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种带着方言腔的普通话、具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发挥巨大的交际作用,但常被忽视。(比如川普、港普、上海普通话。)汉语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汉语自古就承担者族际交际语的职能,长期以来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这也是未来语言生活的设计。和“地域普通话”一样,“民族普通话”作为中介语而存在。二海外方言与大华语汉语方言向四境传播。比如南方方言与东南亚,东北方言与北亚,西北方言与中亚,西南方言与缅甸等。海外方言与当地华人的语言传承有很大的关系。*两个个特别的例子: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苏里南。同时,中亚的东干语,是中国西北的回族在-年带去中亚的陕甘地区的汉语方言;苏联时期,当地回族被识别为“东干族”,其语言被认定为当地的民族语言“东干语”。海外华族的共同语被称为华语。年,中国不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华侨以“华族”的身份加入所在国。华语如今的新趋势:老国语圈和普通话圈的相互叠合、影响。在语音上,普通话逐渐占优势;文字上,简繁共用,简化字占优势;注音上,汉语拼音占优势。北美、欧洲正在形成特殊的海外华语变体。融合了普通话、台湾国语、香港社区词语,以及英语等外语词;书写形式则是简体字、繁体字、英文混合使用;与东南亚的华语面貌有所不同。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是什么?——大华语。新老华语相互接触、借鉴、吸收,逐渐形成而覆盖全球的;是以普通话/国语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大华语(globalChinese)的研究是在全球英语(globalEnglish)的研究背景下开展的。三汉语在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的语言角色汉语在这三个地区,语言身份复杂多样;汉字地位非常特殊,是连接历史与现实,本国与中国的纽带;这些国家如何看待汉语、汉字,如何为之定性,是学术课题、也是现实命题。四作为外语的汉语及国际社会的汉语汉语作为外语的传播,首先当是汉学。(张西平,,汉学起点的三种算法)1日本汉学,年历史;2利玛窦入华开始的传教士汉学,年历史;3西方法兰西学院“专业汉学”,年历史。如今,汉学和中国学的区分非常困难。汉学(中国学)和国学是不同的视角问题。名称的变迁: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4年开始)——国际中文教育(年开始)老师认为不能把在国际社会使用的汉语统称为“外语”,特别是国际组织、国际学术期刊、跨国公司中汉语的使用,不仅仅是“外语”,而应该被视为社会的“公共产品”。用第三种类眼光来俯瞰全世界的汉语状况,来看汉语世界的全貌。从以往的“魏源眼光”(从中国看世界),“周氏眼光”(从世界看中国),到现在的“世界眼光”(站在高空俯瞰世界),观察汉语的参照系在不断发生改变。五当前的学术问题:1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群体的民族共同语,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群体的语际通用语的关系?2民族共同语和语际共通语的层次问题?比如地域普通话、民族普通话,是否还有“国别普通话”?3民族共同语的分化与协调,比如普通话、台湾国语、海外华语之间的关系。4民族共同语的变体如何确定与称说?5华语与海外方言的关系6汉语的各种二语学习情况。六新需求与新问题:1补充各种华语变体的研究资料,2华人共同语的协调,3海外华人对华语和方言关系,4国际中文教育当前的着力点和未来方向,5利用汉学、中国学、汉字文化圈发展国际中文教育,6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inyongxia.com/lyjd/1859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