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

连载岛囧办学记4疯狂汉语课五

发布时间:2021/8/29 11:22:39   点击数: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贵不贵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11/4325329.html
医院订阅哦!

提示:库拉索学校普遍使用Pa文和荷兰文进行教学,少部分学校使用英文教学,所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听懂英文,但能听懂Pa语。对于岛上的侨胞来说,恩平话几乎就是通用语言,有的也能听懂台山话和少许粤语。根据如此复杂的语言环境,老师先从自己做起,马上开始学习Pa语和英语,同时,将Pa语、英语、恩平话、粤语和普通话五种语言“混杂”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姑拉嫂街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用在姑拉嫂华文学校的中文教学模式上,特别贴切。

   

在一个只有20万人口却有着50多个民族的多元文化N次方的国家里,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在姑拉嫂的中国语言系统里,恩平话牢牢占据“国语”地位,在年10月4日华文学校开学前,普通话不普通,恩平话才是普通话。在岛上的居民眼里,恩平话就是中国话。

   

以前,中国驻委内瑞拉或荷兰大使馆官员到姑拉嫂看望侨胞,是需要翻译的。那时的姑拉嫂人能把普通话讲普通了是一门专业技能,黄冠雄会讲流利的普通话,自然就成了“恩平话翻译”志愿者,他的任务就是把普通话翻译成恩平话,又把恩平话翻译成普通话。

   

如果把恩平话作为一个语种,那么,“恩平话翻译”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小语种翻译了。

   

黎艺青是恩平人,但是要用普通话教中文,面对只会简单的恩平话或粤语而对普通话一窍不通的学生们,第一堂课的实战体验就是“鸡同鸭讲”——瞬间凌乱了。

   

老师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善于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运用一切手段解决问题。

   

第一堂课结束后,老师开始对学生的语言习惯展开调查。

陈绮曼总领事陪同库拉索总理阿舍斯和教育部长欣赏库拉索华文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学生书画作品展。(黎艺青供图)

   

库拉索的语言体系实在太复杂,荷兰语是官方语言,但讲当地土语——巴比缅度(Papiamentu,姑拉嫂侨胞称之Pa语)的居民占大多数,如果按日常语言的使用率来算,排在前四位的语言是Pa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和英语,原因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库拉索历史上曾是西班牙、荷兰和英国殖民地。“Pa语中有60%保留了西语系语言”,黄冠雄说。

 

当然,岛上会讲其他族裔语言的居民也很多,只是流畅程度不同罢了。在我第一次见到黄冠雄校长时,他对姑拉嫂介绍得最经典的台词,就是“岛上的乞丐都至少会说五种语言。”于是,我深深地被姑拉嫂吸引了。

   

Pa语是一个多种语言的混杂典范,它结合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法语和岛上最原始的居民印第安阿拉瓦克族语言的一种组合语言。这里的人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堪称海纳百川,自成一派。

   

面对我这个好学的人,黄冠雄校长这样解释Pa语:“Papia的原意是‘说话’,Papia加上mentu组成词语Papiamentu,意思是‘语言’。”

   

如是的话,那么,在这个世界大航行时代被发现的新大陆小岛,只要某种语言在岛上被流行过,这种语言很可能就被吸收进了Pa语之中。这是多么富有想象空间的一种“大数据”语言啊!

   

我想,可能世界上很难找出一种语言可以像巴比缅度语那样——你的是我的,我的肯定不是你的。

黄冠雄校长带着学生们到苏里南开展文化交流。(黄冠雄供图)

   

黎艺青很快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学校普遍使用Pa文和荷兰文进行教学,少部分学校使用英文教学,所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听懂英文,但能听懂Pa语。对于岛上的侨胞来说,恩平话几乎就是通用语言,在家里更是如此——大人小孩都用恩平话交流,有的也能听懂台山话和少许粤语。

   

根据如此复杂的语言环境,老师先从自己做起,马上开始学习Pa语和英语,同时,将Pa语、英语、恩平话、粤语和普通话五种语言“混杂”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她的运气真的是太好了。

   

华文学校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叫麦国瑜,28岁的他是学校里最年长的一个学生。麦同学在姑拉嫂土生土长,从美国休斯顿大学毕业后回到岛上,成了一名“海归”,在驻威廉斯塔德中国总领事馆兼做秘书工作。他虽然不懂普通话,但英语是极好的,Pa语说得更是地道,如此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快被老师的火眼金睛相中,成了老师的英语翻译和Pa语翻译。

   

每节课前,老师都会和小麦同学充分交流,由他将老师授课内容的中文版翻译成规范的Pa文版和英文版。而此时的老师,便是一名虚心好学的学生。就这样,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在小麦同学的帮助下,学校的中文教材变成了三语教材——海外华文教育通用的规范性教材《中文》第一册的12篇主要课文全部转换成了中文、Pa文和英文三语课文。

   

这真是个奇迹!

   

有了学生看得懂的课本之后,课堂授课,又是另一番疯狂。

   

黎艺青的普通话是二甲,加上她当过电视台的业余主持人,声音甜美,朗读课文起来是很有感染力的。只是,这种“五语朗读课文”的场面,恐怕在其他地方是很难看到的了。

 

课堂上(黎艺青供图)

  

首先,老师要向同学们展示并朗读这种三语互译的课文,先用汉语,再用Pa语和英语朗读,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是有些凌乱的。

   

朗读完“三语课文”,老师又用恩平话和粤语向学生作进一步的说文解字,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课文里的内容。如果学生明白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含义和词句的准确意思后,就会高兴地跟着老师用汉语大声朗读起来。如果学生仍然理解不了课文内容,那老师还得重复刚才的授课程序,直到学生听明白。

想想同时交替使用五种语言,绕口令都不是这么玩的!(待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为原创,图片有版权,未经作者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lyjd/18650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