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人口种族 >> 在海外繁衍生息的华人有不少竟是他国祖先
编者按:本文作者Mark,绰号“钱多伦多”,青年力网作者。出生于年,深圳长大,在加拿大留学,现于多伦多从事数控机床工作,业余关心时政。
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劳节俭,意志坚韧的精神名扬海外。自古以来的农耕文明使得中国人并不盲目追求“以力服人”,而是讲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高妙智慧,对于这一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和中国比肩。
中国的繁荣昌盛在东南亚乃至世界都是令人瞩目的,这也证明了中国人善于经营的伟大之处。放眼全球,在这个世界上由华人播撒的种子不只新加坡一颗,本文带你看看还有哪些国家跟中国人有关。(以下为正文)
纵观历史,几乎每个大洲都有华人的足迹。这些中华优秀儿女们在离开祖国后,到海外繁衍生息,同样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本文将简单地介绍几个与华人有着密切关系的民族或者国家。
一、中亚陕西村的东干人
在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居住着一群特殊的居民——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我国西北陕甘宁等地的回民联合当地各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清起义。年,起义队伍已有万余人,向西翻越天山山脉,数千人死在路上,最后约三千多人来到中亚。其中由白彦虎率领的最大一支队伍在俄国秋河岸边扎下营盘,这些人被当时的沙皇政府成为“东干人”,即“讲着陕西方言来自东边的人”。他们至今仍保留老风俗习惯,饮食都是中国的老菜,喜欢吃面食,像平常都吃拉面、饺子、包子等,还喝米汤。1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从来没有和当地人通婚,依旧使用着多年前的陕西方言,依旧保持着多年前的陕西民俗。一直以来,陕西方言一直是陕西村的官方语言,村民们仍称政府部门为“衙门”,把政府官员称为“大人”,称呼警察为“衙役”,叫飞机为“风船”。村内的婚丧嫁娶仪式依旧是多年来不变,新娘子仍旧要挽着清朝时候的头饰,穿着手工绣花的袍子和厚底靴子。村内的儿歌“月亮月亮渐渐高,骑白马,戴腰刀”已经唱了百余年。如今秦腔仍是村内人的传统项目。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先是生活在一个叫陕西的地方,虽说他们一直不知道那块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但“陕西”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一直存在。当初带领众人迁往中亚的白彦虎在自己临终时曾吩咐过后辈,如果能回到老家,要三次叩响西安西门的门环,因为这样就能把他带回老家。现任陕西村村长胡赛10多年来曾回陕西20多次,但每次他都是惆怅而归,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的老家,更没有找到先辈白彦虎的老家。
二、一个把中国人奉为始祖的国家
在中国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无比富裕的国家。曾经有一个中国人带领族人来到这里,如今这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而且,很多人都把一个中国人奉为始祖,有一部分当地人还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的后裔。那么这个国家到底和中国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这个国家就是文莱,古称渤泥国,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为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邻中国南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接壤,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
文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均GDP为多美金,而文莱人均GDP为美金,位居世界第五。在文莱,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不用花一份钱。有一点值得一提,文莱王室一直把一个中国人尊奉为始祖,他就是黄森屏。
黄森屏生于福建泉州。文莱的国旗特意在中间加上两道斜杠以纪念开国的两位亲王,而其中一条指的就是黄森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要从明朝说起。元末明初时期,黄森屏率领整个家族数千人航海南渡抵达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开始在断手河流域奋斗。几年后,黄森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声威远震。当时断手河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它们不断受到印尼和苏禄苏丹国的侵扰,于是渤泥国便向黄森屏求援。在黄森屏的帮助下,渤泥国也避免了灭亡的命运。至此,黄森屏和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成为文莱的两位开国亲王。此时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到达渤泥国。国王见明朝国力强大,为进一步巩固渤泥国,便与黄森屏的华人政权结为同盟。此后30年中,两股力量迅速发展。年在南洋奋斗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后来率领多名亲属部下回到中国。由于黄森屏年岁已大,不堪舟车劳顿,抵达南京后不久便去世。在死前,他曾向明成祖朱棣提出3个要求:
1.要求把渤泥和断手河流域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
2.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今基那巴卢山)为渤泥国的镇山;
3.允许自己安葬于中国。
后来,明成祖朱棣封基纳巴卢山为长宁镇国山,并亲撰碑文。黄森屏也以渤泥国国王的名义被葬在南京安德门外天隆寺附近。明朝中后期,黄氏家族慢慢退出了文莱政坛,但是文莱民间和王室一直奉黄森屏为始祖。为此在20世纪初,文莱在创制国旗的时候还特意在中间加上两道斜杠以纪念开国的两位亲王,一条指的是苏丹马合谟沙,而另一条则指的是黄森屏。
如今文莱的华人有5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3%左右,其中很多人来自中国金门、广府、客家、海南、潮州与兴化。在当地,不少华人与文莱皇室有着很好的交往,他们很欢迎中国人。
三、说汉语、写汉字、花人民币、用中国移动手机号码的非中国领土的居民
他们不是中国人,却说着和我们一样的语言。他们写汉字,说汉语,用人民币,使用的手机都是中国移动的手机号码,连区号都是云南区号,但却不是中国人——他们就是果敢人。在果敢的街头上听到的都是汉语,店铺的招牌上都是汉字,甚至打开电视机会恍惚觉得自己还在中国,因为你看到的都是中国的电视屏道——云南台、湖南台、中央台等等几十个中国的频道。果敢地区有20多万人口,其中9成都是华人。他们没有工业,生活用品和其它小商品都是从我国云南进口,甚至连用电都是由我国的发电企业来供应。果敢人与中国如此亲近,那么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
年,满清进入山海关后,南明小朝廷偏安一隅窝在云南,拥立朱由榔为皇帝。于是清朝便开始了对南明的剿灭。朱由榔又率领剩下的明朝军民逃到缅甸,而清朝则追杀到缅甸,杀死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朱由榔的亲兵队并没有离开这里,而是追随明朝将军杨高学在当地生活,而这里也一直被杨氏家族统治,但也在清朝的管制之中。直到18世纪末,英国侵略亚洲,与清朝签订的一款协议,当地的汉族也被改为果敢族,至今已有多年的时间。
果敢自治区,年3月30日前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首府老街。果敢在籍人口约20万,以汉人占绝大多数,世居缅北的汉人在缅甸国内被定义为果敢族,具有缅甸官方法定少数民族的地位。果敢在明、清两朝属于镇康州之地,杨国华在年被清廷册封领有果敢县,领原镇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户地。年因《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的签订而划归英国,二战之后殖民地独立,果敢土司签署彬龙协议而成为缅甸联邦下的一个邦。民国文人视果敢为清末少人知悉的滇西失地。
四、生活着30万华人的南美国家
在南美洲的西南部地区,有一个沿海国家智利,智利常年都要遭受海啸台风的危害,在近代,中国就多次无偿支援智利抗灾。为什么中国这么关心智利,这其中除了人道主义救援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救助生存在智利的三十万华人同胞,就是因为这三十万华人,中国才会如此慷慨。
在智利的北部,有一个叫做伊基克的城市,这座城市是智利最为重要的一个港口城市,生存了近30万的华人。至于30万华人如何来的,这还要从清朝说起,清朝年间,爆发了一场太平天国起义运动,这场反清起义失败后,一些残留的太平天国军队就漂洋过海来到了智利这个地方。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作为战败者就要受到胜利者的处置,这些太平天国残军大部分被满清留下来做了苦力,剩余的一小部分则被卖到了南美各个国家做矿工,这些人中,有三万左右留在了智利干着矿工的工作。
这三万太平天国残军作为奴隶是没有任何尊严的,不仅吃不饱饭,还经常受到总管的毒打,所以他们心里都憋着一口恶气,想当年再不济也是战场上厮杀的汉子,如今还要受到这种小人的鞭打,要不是洋鬼子提着洋枪恐吓他们,早就干翻了他们。
年,由于智利的矿产太丰富了,遭到了周边玻利维亚和秘鲁国的觊觎,两国一合计,于是一起出兵讨伐智利,伊基克这个矿产大城当然受到了最高的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rkzz/1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