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30日马瑙斯
我们到达下榻的马瑙斯热带生态度假酒店时,已经是30日凌晨,奔波了一整天的旅友们都疲倦了,洗完澡,抓紧时间睡了几个小时。
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和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被誉为“河流之王”。亚马逊河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国,最终在巴西流入大西洋,全长公里,为世界第二长河。丰水之年,中游马瑙斯附近河宽5公里,下游宽20公里,河口呈喇叭型海湾,宽达公里。据说亚马逊河涌潮十分壮观,可以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相媲美。亚马逊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聚集了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种鸟类和哺乳动物。
热带雨林中的亚马逊河
马瑙斯是亚马逊州的首府,位于亚马逊河的支流内格罗河和索里芒斯河的交汇处。这里已经在南纬3度附近,离赤道不远。距离马瑙斯市区80公里处,就是亚马逊野生热带雨林,被誉为是人生必去的地方,也是我们此行的游览重点之一。
我们起床后,先在酒店内转了一圈,发现花园里还有个小动物园,养了些当地的豹子、野猪、猕猴、金刚鹦鹉之类动物供旅客观赏。酒店外,就是内格罗河,河边还停着游船和小型的水上飞机。
吃过早饭,我们先去位于内格罗河畔的古贸易市场。这幢红顶绿墙的钢铁建筑,线条简洁,造型朴实,门窗的铁艺花饰精美耐看,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功能合理,非常实用,它是大名鼎鼎的巴黎埃菲尔铁塔设计者埃菲尔的杰作。这幢建筑建成于年,至今已多年。这里曾经是国际性的橡胶交易中心,现在则成为土特食品和工艺品市场,各类摊贩林林总总,生鲜干杂、珍奇水果、药用植物、生活用品以及自制的工艺品应有尽有,荟萃了亚马逊雨林土著的生活方式。
古贸易市场
走出市场,我们来到内格罗河边的游船码头,乘船去探寻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奥秘。为了进热带雨林,我们在行前还专门去了一趟上海,打了预防针,吃了预防药,办好了俗称“黄皮书”的“疫苗接种或预防措施国际证书”。谁知到了这里,根本就没人来管你有没有“黄皮书”。
内格罗河在西班牙文中意为黑河,是亚马逊河北岸最大的支流,它在马瑙斯下游17公里处汇入亚马逊河。这里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行船十分稳当。上了游船,我们就直奔上层的甲板,坐在遮阳棚下的椅子上,倚着栏杆放眼远眺河上的风光。随着游船的加速,河面上的风也在不断加大,但似乎没人愿意去下层的船舱,都怕遗漏了河上的美景。宽阔的河面上有一个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浮动码头,全长达米,那里是享受蓝天、白云和海景的最佳去处,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享受。
上了游船,我们就直奔上层的甲板
游船来到一处空旷的河段,有两条小船正等着我们。导游说,因为没到雨季,游轮在小河港内会搁浅;因此我们只能分坐两条小船走小河港进入雨林,去探访雨林深处的印第安人原始部落。这是两条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小船,十分灵活,驶得也快,一会儿就拐入了一条小河。因为正值旱季,两侧大片的河床已经干涸,裸露出枯黄的泥土;船底也不时地与河底摩擦,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就这样走了半个多小时,河水越来越浅,最终小船还是无法再前进了,只得原路返回,遗憾地放弃了原定的计划。
坐小船走小河港进入雨林
返回游轮后,我们航行到一处由印第安人开设的水上餐厅,去品尝印第安土著的美食。餐厅内供应的是以亚马逊河鲜为主的自助餐。其实现在的印第安人也不是远离现代社会的原始土著了,食物也部分地融入了当地城里人的风味,虽然未必能合我们的口味,但还是能够接受的。吃完中饭,看到餐厅的一侧有人正用钓竿钓鱼,几位旅友也跃跃欲试,尝试去钓取传说中的食人鱼。当然,即使有食人鱼,也不是那么好钓的,不过是好玩而已。
来到亚马逊河而不进雨林,总是不甘心的。于是,我们随着导游,踏过铺设在河边的一座又窄又长的简易木板桥,上了岸,向雨林中走去。导游说,密林内有一支来自巴西和哥伦比亚边境地区的印第安部落,专门在这里为游客表演印第安土著的歌舞。我想,一定是与餐厅配套的游览项目。对我们而言,既然进不了原始部落,那么看看原始部落人群的歌舞也是好的。
我们在雨林和沼泽间探索着前进,这里的老树、枯藤以及不知名的花草随处可见,但我们的目标是寻觅原始印第安人,再说我们也不懂植物的分类,故而也就无意去细看这里的植物群落。
这里的老树、枯藤以及不知名的花草随处可见
不多一会儿,终于见到一个围着草裙、裸露着胸背、披着长发、皮肤黝黑的女人从树丛间走过,又看到远处的林间空地上围着许多游客——目的地到了。
在一片不大的场地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棚子。棚子的四周用树桩和树枝架起了一圈座位,坐满了游客。场地中央,一群年轻的印第安人正在表演歌舞。男的戴着羽毛编成的头冠,脖子上挂着用动物骨头或牙齿串成的项链,上身赤露,下身穿短裤,还围着一块遮羞布和一些树叶;女的一律长发披肩,颈项里挂着鲜艳的花环,上身同样赤露,下身围着改良的草裙。无论男女,每个人的脸颊上都纹着黑色或咖啡色的图案,个个都是皮肤黝黑而油亮柔滑,长相也都颇为顺眼。
印第安土著
前一批游客离开后,我们就在四周的座位上坐好。此时,一位部落首领模样的男人,手持一支土著的排箫,站到场地中央。随着他发出的指令,七八个印第安男子在场地中间围成了一圈,每个人都边走边吹起了排箫。他们吹的曲调十分简单,只是不断地重复着“米米来米发米”一个乐句,但还算和谐,而且还作了变调处理,让乐曲变得稍稍婉转动听一些。接着,又有几个女子加入舞蹈队伍中,一手挽着男子的臂膀,成双成对地踏着有节奏的步伐跑圆场,有的女子的另一只手里还抱着孩子。他们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表演一些最简单的舞蹈动作。最后,又有4名男子每人举着一个像是用树皮制成的长桶状吹奏乐器,一边走圆场,一边有节奏地向前躬身,同时吹出“呜!呜!”的低沉的声响。虽然那位首领模样的男子对我们作了介绍,但我们什么都没听明白。最后,表演者还打手势,邀请游客们下场共舞,欢乐的歌舞随即进入了最高潮。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还与我们合影留念。
成双成对地踏着有节奏的步伐跑圆场
每人举着一个像是用树皮制成的长桶状吹奏乐器
演员们与我们合影留念
尽管这样的演出算不上精彩,但我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应该说,这些来自于原始部落的印第安土著,已经进入了接受现代文明熏陶的过程中。因为我发现,这些男子的遮羞布里面穿上了短裤,女子的草裙明显已经经过改良,估计是用化纤丝缕制作的,他们的孩子甚至还系上了“尿不湿”。虽然他们已不是纯粹的原始印第安人,但毕竟也了解的他们的一些生存状态,还是来得很值得。更让摄影发烧友们高兴的是,在这里逗留的整个过程,都允许随意拍摄,于是他们摄下了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资料。
印第安土著已经进入了接受现代文明熏陶的过程中
场地的一侧,还有一个展示印第安人生活用品、工艺品和食物的棚子,供游客参观和选购,看来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现代人的社会意识。据说,在亚马逊密林中至今仍有原始印第安人部落,他们与外界长期隔绝,依然保留着男猎女耕的原始生活状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许他们有着自由自在的快乐,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早日融入现代社会,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
接着,我们又在附近随意观赏热带雨林的景色。据说,密林深处有一块魔鬼沼泽地,生长着大片的野生帝王莲。帝王莲,也叫霸王莲、叶王莲,是全世界叶子最大的莲花。它的叶片直径可达3米以上,叶面光滑,叶缘上卷,叶脉成肋条状,叶片上可以坐一个人。可惜现在正是旱季,我们只在一个干涸的水潭里见到几片已经死去的帝王莲叶片。
帝王莲
走出丛林,我们回到游船继续前行,来到了内格罗河和索里芒斯河交汇的地方。只见宽广的河面上呈现一条清晰的水流分界线,一边近于黑色,一边为黄白色,黑白分明,互不相犯,颇为壮观。这就是名闻遐迩的黑白河交汇世界奇观。内格罗河和索里芒斯河都是亚马逊河的支流。内格罗河的上游是大片的热带雨林,由于植物长年浸泡在沿岸的沼泽中,河水被腐植为酸性,颜色变为接近黑色的浓咖啡色,因此又被称为黑河。而索里芒斯河的上游,因为河水长年冲刷泥土,河水中含有大量的黄白色泥浆,十分浑浊,因此又被称为白河。两条大河交汇之后,因为河水的比重和流速不同,因此两种河水在长达6公里的河面上黑白分明,互不相犯,成为一大景观。
河面上黑白分明,互不相犯
折返马瑙斯的途中,我看到市区的近郊散布着不少港区码头和工矿厂房。百年前的马瑙斯,橡胶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是个繁华的城市。年,巴西政府将马瑙斯辟为自由贸易区,经济一度很辉煌。我还清楚地记得,20多年前曾接待过一批来中国招商的巴西自贸区的客人,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交往没深入下去。按我的观察,现在马瑙斯的经济状况似乎在走下坡路。当然,经济的发展常常会起起落落,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已经取得数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也应该以此为戒,未雨绸缪,尽量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
马瑙斯近郊散布着不少港区码头和工矿厂房
回到马瑙斯,我们在一家中国餐馆喝了点酒,解解乏,然后回酒店。昨天晚上睡得太少,今天必须得补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