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南

双周能源要闻第11期

发布时间:2021/8/11 12:43:08   点击数:
年国际能源市场回顾

史无前例的负油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联合减产、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大降幅、全球地缘复杂程度史上少见,年足以载进全球能源行业史册。值此年末之际,我们对过去一年国际能源领域的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变化进行盘点,一起回顾这“灰犀牛到处跑、黑天鹅满天飞”的一年。

1.新冠疫情致石油需求骤减

新冠疫情是近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其突然爆发并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迫使主要经济体采取限制和封锁措施,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和制造产业链,导致经济和生产活动受限甚至停止,不仅使世界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也影响了全球石油需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国际能源署(IEA)、欧佩克(OPEC)等主要机构对石油需求的预期与疫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疫情主要影响中国和东北亚地区时,人们对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仍比较乐观,仅将全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由此前的万桶/日调低至约50万桶/日;3月初,欧美国家暴发疫情并加速向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蔓延,欧盟27国全境封锁、美国50个州全部进入“重大灾难状态”,人们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迅速由正转负,雷斯塔能源(RystadEnergy)预计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滑10.8%,近0万桶/日。此后,IEA、EIA等均根据全球疫情发展和疫苗研究与推广情况对全球石油需求预期进行了修正,但均预计年需求会大幅降低。目前,主要机构对年全球石油需求降幅的预期约为-万桶/日,且均预计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2.全球石油需求峰值渐进

年是化石能源行业的重要转折点。一方面,新冠疫情带来的持续性防控措施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影响长期石油需求前景;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力,各国政府大力扶持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新能源对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进程显著加快。9月份,挪威船级社(DNVGL)和BP先后发布长期能源展望,均提出化石能源需求达峰、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观点。挪威船级社在其《能源转型展望》中称,全球中长期能源需求将较此前预期低6%-8%,煤炭需求已在年达峰,年很可能已是石油需求峰值水平,天然气需求将在年达峰,可再生能源则将保持增长。BP在其《全球能源展望》中称,全球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期已经结束,在其建立的三种情景中,全球石油需求仅会在普通情景下维持约10年的微增,在年前后达到峰值,约为1.01万桶/日,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中,石油需求都将从年开始持续下降,到年,石油需求将分别只有年的45%和20%。11月初,雷斯塔能源在最新版预测报告中将全球石油需求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两年,至年。

3.减产联盟被迫再次“团结”

在连续三年实施联合减产后,年伊始,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在供应端调节上出现分歧,3月6日,因沙特和俄罗斯对减产意见相左,联合减产协议破裂,产油国为抢占市场份额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价格战,导致油价持续快速下跌;到3月底时,原油现货价格已跌破20美元/桶。在内外部压力下,沙特和俄罗斯带领“欧佩克+”再次回到谈判桌,并在4月9日达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减产协议,在年5月1日到年4月30日的两年内,实施三轮减产,其中首轮为期2个月(6月14日延长1个月),减产规模高达万桶/日,且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在首轮额外自愿减产约万桶/日。7月16日,“欧佩克+”就第二轮减产达成一致,自8月1日起执行万桶/日的减产规模,且伊拉克等在首轮减产中未完全履行减产协议的国家需补偿超额生产部分。12月3日,“欧佩克+”就第三轮减产达成一致,自年1月1日起执行万桶/日减产规模,同时将按月举行联合会议,根据市场情况调节减产规模,且调整幅度不超过50万桶/日。虽然异常严峻的市场迫使“欧佩克+”再次走到一起,但其第三轮联合减产谈判的种种迹象表明,成员国对长时间持续减产的不满再增加,“欧佩克+”内部再次出现了分裂苗头。

4.WTI期货价格跌至负值

新冠疫情和资源国产量政策变化催生了全球石油市场史无前例的“巨变”。主要经济体先后因疫情采取封锁措施,全球经济接连陷入停滞,需求下降、炼厂开工骤减,严重打压油价;期间,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主要产油国还开启了价格战,“供需双杀”导致油价进入有史以来最长的下降周期,并屡创新低。4月20日,石油市场上“活久见”的一幕出现了,美国商业交易所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价格在一夜之间暴跌%,降至-37.4美元/桶。虽然WTI“负油价”是交易机制、库容瓶颈、空头挤兑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极端市场条件下的特殊事件,但作为全球大宗商品之王,原油一直都是最受投资者青睐的资产之一,“负油价”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击垮了人们对油价的底线。此外,全球石油市场由期货和现货两个部分构成,供需关系和价值底线是联系二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但疫情和价格战导致的供需畸形在期货市场被过度放大,交易机制被投机者利用,使得期货和现货价格严重背离,对全球石油乃至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有深远影响。

5.石油企业转型自救

在需求下滑和低油价的双重打击下,石油公司经营举步维艰,石油领域出现行业性亏损,迫使石油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在上游领域,石油巨头纷纷削减支出、资产减记、压缩成本、大幅裁员,其中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都在全球范围内作出了裁员决定,BP甚至宣布出售伦敦总部大楼;与此同时,BP、壳牌等还纷纷提出净零目标,削减未来石油产量目标,加大天然气和电力领域投资。在下游领域,除优化和关闭炼能外,炼油商还积极寻求其它方式维持炼厂运行,转型生产生物燃料是欧美炼厂普遍选择的一条路径,其中道达尔计划将在法国的格兰德普伊特(Grandpuits)炼厂改造为生物柴油炼厂,预计年投产;瑞典炼油企业Preem计划在哥德堡(Gothenburg)炼厂新建一套1.6万桶/日的可再生能源装置,同时取消Lyskeil炼厂升级改造项目,并将其改造为可再生燃料。油田服务领域也在积极转型,为即将到来的清洁能源时代做准备,贝克休斯从三季度开始持续缩减油田服务和设备制造业务规模,同时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rkzz/1862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