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里南 >> 自然资源 >> 亚马逊河上为什么没有桥
对于我们来说桥梁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建筑,因为中国是一个基建狂魔,最近几十年的超级工程中桥梁占比就不少,比如跨越滩涂的杭州湾大桥,风景绝美的矮寨特大桥,难度超高港珠澳大桥等等,逢山开路、逢水架桥成了常态!
而全球大大小小的河流,各国也都建造了大量的桥梁,但世界上有一条河,居然一座桥梁都没有,不是河流两岸的人不需要,而是根本就不敢建,这就是地球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广的亚马逊河!
地球之肺的脉络: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密斯米雪山,横穿整个南美,在巴西位于赤道附近的阿马帕州和帕拉州交界处注入大西洋,总长大约千米,在尼罗河的千米和长江的千米之间,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
亚马逊流域
当然亚马逊河是不甘心屈居老二的,它的流量达到了,立方米/秒,是老三长江的7倍,是老大尼罗河的77倍,而且它的流域面积高达万平方千米,其支流总数超过1条,占整个南美洲的40%,亚马逊河占全世界所有河流的入海流量的20%!
亚马逊河入海口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亚马逊河的堪比巨无霸一般的体量,但这只是它众多数据的一部分,因为另一半是则是亚马逊流域和亚马逊雨林互相造就的地球之肺!这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生态意义比它亚马逊河的存在更具现实意义!
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为整个地球的碳元素固定,消除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变暖影响,其意义不可估量,所以这几年亚马逊雨林的火灾以及巴西对于雨林的砍伐以及改造为大豆种植地等等,都引发了联合国政府间气象组织的关心,因为这里关系着人类的未来,可能由此造成的恶果会延缓几年发生,但它一定会发生!
为什么在亚马逊河上不敢造桥?
秘鲁在亚马逊丛林深处的伊基托斯全世界最大的没有陆路交通到达的城市,人口约40万,但没有任何一条公路和铁路通向这里,它距离大西洋远达3千米,而另一边的太平洋则有不可逾越的安第斯山脉!
伊基托斯
但大家却不要太担心他们的交通问题,因为有亚马逊河流的航运以及航空运输到达这里,因此这里有距离海洋最远的内河港口,这也是伊基托斯发展的根基,因为航空运输毕竟无法支撑庞大的基建,但内河运输可以。
在巴西,亚马逊河所经之处是巴西最肥沃和富饶的地区,两岸城镇星罗棋布,亚马逊河由西到东穿过整个巴西,将巴西分割为南北两个区域,作为巴西人民做梦都想在亚马逊河上建立几十座大桥,将两岸最富饶的城市连接起来,但很可惜,这在世界其他河流上犹如拉链一般的大桥,在亚马逊河上居然一座像样的大桥都找不到!
为什么不造桥?
其实原因很简单,亚马逊河太宽了,它的宽度从上游的一千米到中下游的上百千米不等,而且在雨季河面还会大幅度增加,如果你对这个没概念的话,亚马逊重要支流欣古河旱季时宽度13千米,但到了雨季宽度就是56千米,河水上涨5-10米!
亚马逊流域的高脚屋
因为亚马逊河和其他流域不一样,它所经之处都是茫茫平原,它的河道非常宽,每上涨一米,河面就会增加成百上千倍,所以在这样的河流上造桥,本来是一座大中型桥梁,结果为了考虑雨季,马上变成世界级的桥梁!
亚马逊河不是造桥难度高,它可能根本就不适合造桥!
其实桥的长度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专治不服!因为全世界最长的桥: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段特大铁路桥,全球最长.公里的大桥已经在年6月30日随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它直接以桥梁的方式穿过了鄱阳湖,穿过了苏南地区属平原河网化的地貌,堪称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相信只是距离长并不是亚马逊河上建桥最难的一点,而是它的地质条件,有一项非正式的发现:年8月,巴西圣保罗日报《OEstado》报道,科学家根据巴西石油公司在年代勘探原油的口井上进行的研究工作,发现了在亚马逊河河道以下约2-4千米深的地下,还存在着一条地下暗河!
它的流域几乎就沿着亚马逊河,但流量只有亚马逊河的1/34,但它的宽度却达到了-千米,尽管流量不如亚马逊河,但这流量却接近黄河的2倍!该河流共有1.5万条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积几乎大如整个澳大利亚。支流中,7条长逾公里;最长的是马代拉河,长逾3公里。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大半位于巴西,面积约为印度两倍,海拔不超过米。亚马逊河地势平展,故受大西洋潮汐影响的河段,长达公里,远及奥比杜斯。
所以想要在一条河上河的河上造桥,那不是疯了吗?
考察与勘探早期欧洲人的探险。在早年,河流是进入森林深处的唯一通道。奥雷利亚纳是远涉亚马逊河的第一个欧洲人,~年他从秘鲁安地斯山的主河道顺流而下,直达大西洋。据说他在报告与部落女勇士激战时把她们比作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于是给这条河取名亚马逊。近一个世纪后泰谢拉(PedroTeixeira)从贝伦到厄瓜多尔的基多,于是葡萄牙人的探险活动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个地区。年法国博物学家拉孔达明在亚马逊河乘筏顺流而下,沿途进行地理学和人类学的调查,并将印第安人致命的箭毒带回欧洲。
19世纪的考察。19世纪初德国探险家洪堡偕同法国植物学家邦普朗(AimeBonpland)绘制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亚马逊和奥利诺科水系之间的卡西基亚雷河地区的地图。英国博物学家贝特斯(H.W.Bates)于~年沿亚马逊河进行考察,收集了数千种动物,并客观生动地记述了当地的居民、动物和自然现象。他的著作《亚马逊河上的博物学家》(),是一个直接成就,迄今仍被认为是一本有关亚马逊河的伟大经典著作。19世纪中叶,美国派遣一个官方探险队到亚马逊河流域,年赫恩登(WilliamLewisHerndon)在华盛顿将他与吉朋(LardnerGibbon)(两人都是美国海军中尉)向国会所作的题为《亚马逊河流域考察记》的报告,作为官方文件发表;他们非常详尽地报导了在亚马逊河水系的各河段进行汽轮航行的可能性、可开发的资源、保健问题、社会环境以及进一步移民和开发的可能性。
20世纪。自年后是一个进行大规模勘探和科学考察的时期。~年,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与巴西上校龙东(CandidoRondon)领导探险队到马德拉河的支流罗斯福河,进行博物史学的收集和调查。由哈佛大学地理勘测所发起的探险队在~年开展了重要的科学工作。美国的许多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地理学会和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多年来在亚马逊河流域从事地理勘测和资料搜集。美国地理学会接着编制了这一广大地区的资料集并绘制了详细地图,予以发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派遣数十名美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到亚马逊河进行地区调查,研究可实际利用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并制订未来的开发计划。战后,美国地理学会和联合国各机构组织考察队前往勘测。巴西的科学家也越来越关心亚马逊河地区,位于贝伦的农学院与帕拉州博物馆,以及马瑙斯的全国地理学委员会与全国亚马逊河流域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尤其如此。自60年代后对于亚马逊流域的生态环境给予了更多的注意,特别是对不断扩大的经济开发所造成的影响。
亚马逊河上游黑河与索利芒斯河交汇处
亚马逊河别称虽然在习惯上亚马逊是指整个河流,但是按秘鲁和巴西的命名法它只适用于某些河段。在秘鲁,主流的上游到伊基托斯称为马拉尼翁(Maranon)河,从伊基托斯到大西洋称为亚马逊河。
在巴西,从伊基托斯到内格罗河河口称为索利蒙伊斯(Solimoes)河,从内格罗河到入海口称为亚马逊河。
亚马孙河被誉为“河流之王”,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秘鲁的科罗普纳山东侧的米斯米雪峰之颠。其正源——乌卡利亚河,不断地接纳雪峰上的淙淙冰水,一路汇集百川之水,进入著名的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国。最终在巴西的马腊若岛附近流入大西洋。亚马孙河全长6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条,与干流共同组成了总长度达6万余公里的亚马孙河水系,其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巴西境内。由于赤道附近多雨地区,水量终年充沛,亚马孙河口年平均流量高达每秒21万立方米,使它成为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亚马孙河滋润着南美洲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使这一片地域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国”。
亚马逊河的激浪潮在奥比杜斯(Obidos)峡谷,河水受到限制,亚马逊河宽仅1.6公里(1哩)多。在中等水位以下河道的平均深度为61米(尺)余,在巴西境内大部分河段深度超过46米(尺)。从贝伦溯流而上有几处水
深的记录达到91米(尺)以上。但在秘鲁的边界距大西洋约3,公里(2,哩)处的海拔高度不足91米(尺)。以4个大致等距离的地点为例,在伊基托斯高6米(20尺),特费(Tefe)高14米(45尺),奥比杜斯高11米(35尺),贝伦高4米(12尺)。
内格罗河水在2或3月雨季开始后上涨,6月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与亚马逊河一同回落。上千年来亚马逊河不受限制地蜿蜒于辽阔的洪泛区,出现一系列河曲瘢痕、牛轭湖和废弃的故道。当淤泥和沉积物一旦足以降低河道主流的流速时,在洪峰期河水将溢出的天然河堤,冲刷出一条新河道。同样,新河道在几年或几十年内不断淤积,河流又会再次改道。尽管如此,大部分河段内河水是沿着笔直的河道而流的。但在每一次洪水季节仍不断有沉积物再次充填由河水冲刷出的宽阔河谷,并有大量的淤泥淤积于沉降盆地内。与河水的流量相比,洪泛区的范围不算很大。淤积区一般宽19~48公里(12~30哩),周围为陡峭的悬崖。这些悬崖受到河水猛烈冲刷的地方,产生“陷落的土地”(terracaida)。
亚马逊河的所谓黑水诸支流──包括欣古河、塔帕若斯(Tapajos)河、内格罗河、特费河及特龙贝塔斯(Trombetas)河──很少或者没有淤泥,部分原因是发源地的土质为白沙土。塔帕若斯河及欣古河的河水呈浅碧玉色,因为它们同内格罗河一样不能大量溶解腐殖物。在这些支流注入主流处因河水受到阻塞形成淡水湖,其形状、宽度和深度类似海上溺湾(漏斗形河口湾)。海潮涨落的影响通常抵达距入海口约公里(哩)的奥比杜斯峡谷。一种称为波罗罗卡(pororoca)的激潮有时于春潮出现在河口湾,来势汹涌,水位不断上升,以每小时16~24公里(10~15哩)的速度向上游涌进,一面1.5~4.5米(5~15尺)高的势不可当的水墙展开在主流及支流的浅水面之上。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河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河流每天注入海洋的沉积物估计有1,万吨,大部分被沿岸洋流向北冲走,沉淀在圭亚那地区的沿海。一群时隐时现的岛屿和浅沙滩已在从北角(CapeNorte)稍北处向南并向内陆到沿亚马逊河口湾的北缘为止的长公里(哩)沿海地带出现。亚马逊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分布比较均匀,干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均得到补偿,终年丰沛,季节变化较小。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达69亿立方米,为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1/11。河口平均流量为17.5万立方米/秒,洪水期最大流量在22万立方米/秒以上,枯水期最小流量也大于2万立方米/秒。
河道最低水位与最高水位之间的水位变幅超过20米。由于亚马孙河的干流和右岸支流均位于赤道以南,所以河水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右岸支流,赤道以北的左岸支流只对于巍洪水期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对枯水期的水量起补偿作用。因赤道南北雨季不同,所以亚马孙河流域每年有两次大洪水,高洪期发生于3~6月,最高水位发生在6月,其洪峰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40%,次洪期出现于10~11月;而6~9月则为枯水期,枯水期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14%。
亚马逊热带雨林
亚马逊河流域地势低平,河流比降较小(约为1厘米/公里),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洪水宣泄不畅,水位可高出平均水位10~15米,大水淹没中下游洪泛区(面积大约5万平方公里)两岸80~公里宽的平地,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呈现一片汪洋。平水时,中游马瑙斯附近的河宽也在5公里以上,下游宽20公里,河口段宽80公里。因此,亚马孙河又有“河海”之称。
亚马逊河河口地区,由于下沉作用的影响,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冲走,所以未出现三角洲,河口呈喇叭型海湾,宽达公里,为海潮上溯提供了有利条件,每当大西洋海潮入侵时,海水逆流而上,堵截了顺流而下的河水,形成1.5~2.44米(有时高达4米)的潮头,潮水之大有时还能深入距河口.6公里的奥比多斯。大潮时,常形成5米高的水墙逆流而上,其声传至数公里之外,气势磅礴,景色壮观,当地人称之为“亚马奴”。
亚马逊河本身及其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大多数支流,由于河水挟带着大量的泥沙,且泥土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营养物,故河水呈白色略带淡黄。而发源于亚马孙河流域北部地质年代十分古老的内格罗河,其水色呈黑里透红(微红),并显强酸性(pH值为5.1)。当内格罗河在马瑙斯附近汇人亚马孙河后,一白、一黑的两支水流并排下流约80公里,黑白分明,互不掺混。发源于巴西高原上远古岩层中的支流(如塔帕若斯河、欣古河),河水则是清澈的。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河流,其悬移质浓度最高(一般大于0.2kg/立方米),说明这些河流容易受冲刷的影响,被称为白水河。发源于高原地区和大陆冲积层的黑水河和清水河,其悬移质泥沙含量最低(小于0.02kg/立方米,如内格罗河)。主要发源于安第斯冲积层的河流以及上游海拔较高、坡度较小的河流,其悬移质浓度为中等(0.05-0.1kg/立方米,如普鲁斯河、雅普那河)。
亚马孙河的悬移质分布季节性特别强,其原因在于亚马孙河各支流中泥沙的沉积与重新移动和周期不同。亚马孙河每年携带人海的泥沙量约3.62亿吨,在远离河口km的大西洋上,还可以看到黄浊的水流。每年亚马逊河流域降水总量14.9万亿立方米(或降雨深度2毫米),其中110亿立方米为来自流域外部(主要来自大西洋一侧)的水汽;来自流域内的水蒸汽(即局部水循环)占23%(3.4万亿立方米)。降水量中大约一半(73亿立方米,占49.2%)通过蒸发又回到大气之中;约69亿立方米(占46.5%)的径流流入大西洋,其余的6亿立方米(占4.3%)则包括渗漏损失(地下水补给)以及决定水量平衡诸要素的误差。在雨季里,亚马逊河淹没了几十万平方公里,洪水深度在有些地方比旱季水位最低时高出12-15米。
内格罗河大桥
但你要是以为亚马逊河流域真没有一座大桥,那就错了,内格罗河大桥就是唯一一座大型桥梁,它位于亚马逊河比较大的支流内格罗河上,它发源于哥伦比亚,流经委内瑞拉和巴西,所以说亚马逊河上没有一座桥,那还真没有!
但亚马逊流域上还是有的!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ongxia.com/zrzy/182477.html